权臣的艰辛路(科举)+番外(475)
谢行俭抿紧嘴唇不去笑裹成春蚕模样的妻子,大手一捞,连被子带人抱在怀里。
两人温存了一会,罗棠笙终究放不下今夜发生的事,在紧要关头让谢行俭停下了。
谢行俭正值年轻气壮,美人在怀却吃不着,当即憋足了怨气。
不过到底他的理智还在,知道罗棠笙担忧罗家,故而忍了忍,起身灌了半壶凉茶才将身上的热火浇灭。
罗棠笙愧疚道:“夫君担待了,实在是今晚我没心思。”
谢行俭不在意的笑笑,“你刚才说到越皇帝的子女,然后呢?”
“还说呢!”罗棠笙哼了声,“太上皇之所以篡位,爹爹等武将之所以转头支持太上皇,里头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皇子公主造的孽。”
谢行俭恍然大悟,后面的事他也知道。
庆元58年正月,越皇朝大乱,朝中皇子夺嫡纷争便也罢了,远嫁北方部落和亲的几位公主竟然也插足其中想分一杯羹,她们鼓动北面蛮人趁皇子夺嫡混乱时,发兵向母族越皇朝进逼。
在这种情况下,太上皇这个权相终于看不下去了,太上皇是文臣,他想要从皇子夺嫡中胜出,就必须有武将的支持。
这时候,被诸位皇子视为唐僧肉的罗老侯爷站出来了。
皇子们目瞪狗呆,谁也没想到他们死活拉不过去的武英侯,竟然破天荒的去支持一个文臣造反。
武英侯的一番举动震惊朝野,当时京城还流传了一堆武英侯助纣为虐的流言。
用脚丫子都能想的明白,这些不好的言论当然是那些不甘心的皇子们散布出去的。
这边,太上皇欢喜不已,在武英侯的帮助下,太上皇很快占领皇城,随即发兵攻打北面蛮人,一举收复失地。
北面蛮人的气焰消下去后,太上皇回过头来开始清理朝廷,史称梁之乱越,在这三年间,太上皇王梁逐渐掌握越王朝的大权,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纠正武英侯的流言。
被盖上“为虎作伥”印记的武英侯,这才得以沉冤得雪,被授予了一等功,太上皇感激武英侯雪中送炭,为了笼络住人心,太上皇当着群臣的面剖符作誓,赐罗家丹书铁券。
罗棠笙平躺在床上,苦笑道,“夫君可知太上皇为何要赐罗家丹书铁券?”
谢行俭想了想,道,“侯爷助太上皇登基,又领兵平息战乱,可谓是功勋显赫…”
丹书铁券不是寻常物,但老侯爷战功赫赫,颁发给老侯爷是理所当然的事啊,谢行俭如是想。
罗棠笙却久久不语,忽而泄气道,“古往今来,朝中大臣皆以获赐丹书铁券为荣耀,可夫君你知道吗?前朝越皇帝时期,丹书铁券的颁赐毫无章法可循,说句大不敬的话,这东西就跟家里的筷子一样,几乎家家都有。”
谢行俭:“噗嗤。”
罗棠笙嗔了夫君一眼:“你们读书人没一个是好东西!”
谢行俭急了,“这事干读书人何事?”
罗棠笙道:“太上皇就是读书人啊,他明明知道前朝丹书铁券遍地都是,还将这个颁赐给罗家,不就是想堵住悠悠之口,好彰显他爱惜功臣之心嘛。”
谢行俭扶额道:“若我没记错,丹书铁券一般都是赐给一等公侯,岳父的爵位已经到了顶峰,皇帝的荣宠当然不能再往上叠加,所以才赐予铁券,让岳父拥有一道护身符,倘若日后遇上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岳父还能拿出来挡挡死劫。”
“丹书铁券确实有“王法不临头,刑吏不进门”的作用。”
罗棠笙不可置否的点头,“但这并不是什么罪都能抵消的,比方说宗亲王和孙之江犯的谋逆大罪,就行不通了……”
“等等——”
谢行俭突然从床上一跃而起,定定得瞧向罗棠笙,猛然问道,“你刚说什么罪行不通?你再说一遍!”
罗棠笙被唬得一愣,结巴道,“谋谋谋逆大罪……”
“是了!”谢行俭恍然回神,大叫道,“我想起来了,丹书铁券上标注有“谋逆不宥”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古时好些武将皆不得善终,朝为座上宾,暮为眼中钉…”
罗棠笙听的有些不是滋味,一想到家里祠堂供奉的那道丹书铁券,便生出了几分别的念头,“夫君,你说绿容背后那人会不会走曼姨娘的老路?以谋逆大罪陷害爹爹?”
“曼姨娘是谁?”谢行俭呆了呆。
“你忘了?”罗棠笙哼哼道,“我爹的小妾,宗亲王之妹……”
谢行俭回神惊道:“莫非那人想在罗家藏匿不能见人的东西?敬元帝疑心重,倘若侯府搜罗出不该出现的东西,怕是……”
末尾的话当然不是什么吉利的词语,所以谢行俭没再继续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