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何处不可怜(重生)+番外(51)
他几句话就说得刚刚还惊疑不定的大臣们动了心,这的确是难得的机会。崇武帝好大喜功,在皇上年老时替他再添上一场战绩,哪个臣子不想领这份功劳?
路惊鸿本以为至少是兵部的人上书,不料却是一个五品小官。心中骇然崇武帝对满朝文武官员的掌控程度之深,再看首辅张方平面上无动声色,其他几位大学士却面色不一。苦笑一下,这便是驭下之术吗?
然而明理的人也有,户部左侍郎陆渊明自大臣列中出来,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出兵高句丽一事,还有待商榷。高句丽自古曾是我□□属国,贸然出兵,有违圣人之道。况且我大齐如今兵力不易分散,新兵也有待操练。还望皇上三思。”
崇武帝手中缓缓地拨动着佛珠,听着这陆渊明只说道理、兵力,却一句不提户部收不回来的钱,威严地出声:“朕一年国库收入,有十之六七用到了兵费上,却跟朕说无可用之兵?”
兵部尚书侯景伦如遭飞来横祸,压下对陆明渊的怨气,忙出列道:“圣上明鉴!我大齐并非无可用之兵,只是一时调集尚需时间。兵部自无不可,倒是要户部将军饷补齐了才好。”
说来说去,又回到了银子上。
一时间,各大臣纷纷出列。支持出兵的,顺应着皇帝的心思,直说机会千载难逢,一展宏图大业。明理的,说高句丽对大齐并无冒犯,出兵不合情理。且大齐刚修缮黄河两岸,耗资巨费,若是再征税出兵,于民不利。
崇武帝年老了,最听不得臣子在朝堂上争吵,不耐地拨着佛珠,“不必吵了,给朕拟出个带兵人选来。”
一直没出声的太子李彧说道:“父皇,儿臣以为镇南王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镇南王是皇上一母同胞的弟弟,如今管着东南地界。早年也是戎马疆场,带兵出征的武皇子,如今宝刀未老,攻打小国高句丽自然不在话下。
朝堂上一时寂静,太子已经出声,竟就这么板上钉钉了?!
路惊鸿这才明了何以皇上突然让李翊去东南镇南王的地界催收款项,只是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太子殿下的手笔?
路惊鸿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了,他顶着满朝堂的目光,出言道:“启禀陛下,大齐与高句丽一衣带水,通商已久,边界百姓亦安居乐业。且该国久赖大齐封殖,未见冒犯。臣恳请陛下三思。”
他要试探,崇武帝到底有多大的决心出兵高句丽。他暂时还不能把北境的危机、财政不足作为谈判的筹码。
崇武帝靠坐在龙椅上,一双虽年老但毫不见浑浊的双眼直视着路惊鸿,“子游,你是说朕不明事理吗?”
“臣不敢。”路惊鸿以头触地,心中高速计算着还有多少转机。
李彧冷眼旁观,前次父皇派三弟去治理黄河,已是危险的信号。这次既顺应了父皇的意志,又能趁机除掉镇南王,他志在必得。路惊鸿,不过是一块挡路石罢了。
散朝后,皇帝召了太子、首辅张方平同兵部尚书侯景伦去了尚书房议事。
此后几日,路惊鸿不顾崇武帝越来越难看的脸色,日日上书,劝阻出兵一事。
这日,崇武帝坐在龙椅上,沉沉地出声:“子游,不要让朕失望。”
路惊鸿跪在地上,只说:“臣不敢让百姓失望。出兵一事,于百姓无利。”
“你要搏得名声,朕成全你便是!去太极殿前跪着,朕给你个更好听的名声!”
朝堂俱惊,三品官在太极殿前跪着,大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处罚!又被皇上批了一句“搏名”,路侍郎算是前程尽毁了。
路惊鸿再一拜,也不看自己被扔下来的奏折,自往太极殿外去了。
太极殿是午门前的第一座大殿,殿前是石板铺成的路。□□打下江山后,为警示后人不忘前朝亡国,下令不许修缮太极殿前的道路。故此地地面崎岖、凹凸不平,就是寻常人家罚跪的地面,也比这地面好些。
路惊鸿在道上跪了一天,散朝时文武百官自他面前走过,无人敢指点。路惊鸿脊梁挺得笔直,一如去年为章之语大人上书,他毫不后悔,只要皇上能收回成命。
夜深了,宫门已经下匙,路惊鸿仍然跪着。皇上身边的汪瑾趁着黑过来了,“路大人,您就服软吧。皇上也是爱才,怜惜您,不过是做做样子让皇上下得来台罢了。您说您一个文官,掺和什么出兵的事呀。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就算是不成,也怪不到您身上呀。”
路惊鸿苍白着脸,一日未进水,喉中干渴嘶哑。“多谢皇上垂怜,多谢大总管关怀。只是子游不能放任边地百姓不顾,知有害而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