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知行有些心动。一个月10斤大米的确刚刚好,如果一次性拿了50斤,还是平白招人眼球。但是:“我怎么相信你?”
“我用我把我爸爸的烈士证压在你这,5个月后你还给我。”顾希道。
“咱们得找个证人。”章知行道。毕竟烈士证对他来说没有用,所以章知行不想要。
“你觉得找谁?”顾希问。
章知行道:“找崔傅。”
“你信他?”顾希反问。
章知行嘴角一动,似笑非笑:“乔望小弟,看你也是聪明人,不过没哥哥我聪明,这个崔傅来头可不简单。你没发现吧?”
“怎么说?”顾希问。他还真没发现。
“他说了他爷爷也是革命烈士,但是他没见过烈士证,这话不是前后矛盾吗?然后你看他的手表,劳力士,外国进口的,没有500拿不下来,而且光有钱还不够,还得要票。那可不是普通的手表票就可以买的,得用进口产品专用票,那可干部家庭才有的票。”章知行神神秘秘道。
“……行,那你跟他说,让他做个证。”顾希道。他没有想到章知行观察的还这么仔细。
第十三章 到达溪头村
崔傅听了他们的话,也没说什么:“行,我给你们做个证人。不过我有个想法,比我当证人更合适。”
“崔傅同志请说。”顾希道。
崔傅道:“你可以写一张欠条,每月给了10斤大米和2斤鸡蛋之后,再重新写一张,一月一张,比我做证人更适合。”
顾希挑眉,有些意外。但如章知行所言,这个崔傅很是聪明。
“行,按照崔傅的话,我觉得这样可以。”章知行道,“谢了,崔傅同志。”
章知行拿出自行车票,顾希花了180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吕玲玲看着自行车,双眼都发光了。她没有想到乔望竟然有钱买自行车了,而这钱还是她爸爸给的。而乔望用她爸爸给的钱买的自行车,就应该是她的,吕玲玲的眼底闪过贪婪。
买了自行车,顾希将暖壶票给了章知行,章知行也买了一个暖壶。大家没有其他的要买就回去了,时间还早,连饭点的时间都没到。所以午饭不在县城解决了,跟着吴队长坐上牛车先回村子。
“好臭,这什么味道,怎么那么臭?”吕玲玲忍不住道。
章知行和崔傅没有说话,顾希骑着自行车。
耿廉道:“这牛车是村里的交通工具,平时用它运送东西之类的,所以有点异味,你们刚来不习惯,等时间长了就习惯了。”
“这溪头村到底是怎么样的?”吕玲玲问,“真的那么差吗?”
“你到了就知道了。”耿廉没有多说。
马车离开了县城,行驶过山路,越来越偏。溪头村的确是有些偏远,不仅仅是距离县城偏远,而是因为附近的环境,山路十八弯似的。
到12点半左右,一行人才到了溪头村。
“这个点了,大家先去我家吃午饭,等吃了饭再分配住宿的问题。”吴大队长道,“耿廉,你也一块儿吧。”
“好的,我想去趟知青宿舍,待会儿再来。”耿廉道。
溪头村的屋子也不怎么样,基本都是草坯房,用瓦片的少,用砖头的更少,更别说大砖房了。不过顾希知道,等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大砖房,小楼房就会慢慢的多了。
吴队长家是村里少有的好房之一,他们家盖的不是草,而是瓦片,而且也比一般人家大了些。吴队长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了,还有三子没有,家里大,也没有分家。吴队长的三子是村里有名的刺头,也就是那种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人。
但是农村里有句老话,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所以,就算吴队长想管教,他婆娘护着,也管不上,以至于这三子就养歪了。
“来了?咋那么早?还以为不回来吃饭了呢。”吴队长媳妇听到声音出来了。
吴队长媳妇皮肤挺白的,在农村能这么白的,可见是那种晒不黑的皮肤。她看上去四十左右的年纪,带着爽朗的笑容。但她也只是看着和气,要知道她是村里有名的霸气之人。是霸气,可不是泼辣。
吴队长道:“嗯,他们在县城没买什么东西,就提早回来了,午饭还没吃呢,就在咱们家吃,你去准备些吃的,别饿了大家。”
“哎,我这就去。”吴队长媳妇也爽快。
顾希的自行车停在一边,他拎着袋子进了厨房,一边道:“婶子,要我帮忙吗?”
吴队长媳妇看到是个白净的少年,笑着道:“不用不用,你们刚来,怎么着也是客人,哪有要客人帮忙的。”
顾希从袋里拿出红烧肉:“婶子,我们刚来,也没粮食,真是打扰了。”顾希知道,在这个年代,去别人家吃饭是要带上口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