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会洗脑[快穿](146)

作者:暑气难消 阅读记录

满脸络腮胡子的戎族王骑在大马上,目光略过念书念的他满脑子嗡嗡作响的一干学子,紧紧盯着不远处马上红衣银甲的青年男子,不由得忿忿的用戎族语低声骂了很多句:没想到大周的皇帝居然是个骚包!上战场穿什么红!还有这些弱不禁风的读书人是在干什么,难道是在学萨满念什么咒语吗?一定是在念咒语,不然他为什么这么困!

他本想高声骂出来的,但眼角余光看了看站在周明田身侧、满脸委屈之色的爱子滑苏稽,心肝就不由得疼的直抽抽。不管怎么说,滑苏稽都是他最疼爱的儿子,现在他在大周皇帝周明田的手上,难说他还能不能保住他一条性命了。就算是保住了性命,沦为大周俘虏又被重金赎回的王子,也会成为部落的罪人,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登上王位了。

两军对峙鸦雀无声,反倒是两军中间的三千学子念书声嗡嗡作响,这恐怕是古往今来,最为让人捧腹大笑的战场名场面之一了。

一般人都不会惹出这么让世人诟病他侮辱圣人之言、轻视读书人的行为,不过只要一想到这件事是周明田做的,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了。

毕竟,在他周明田做纨绔子弟的时候,再不正经的事情,碰到周二少爷,也能被他玩出花来,而当周明田造反成功做了皇帝之后,这种现象好像、可能、大概、一定是变本加厉了许多。

比如说,登基大典上发生的那些事情……

咳咳,这个不消多说。

反正令后世人捧腹大笑的是,名震中外、几乎成为这片大地上生存的人们的代名词的大周,身为开国皇帝的周明田颁发的第一部 圣旨不是关于什么民生民心,又或是帝王祭天,或是封赏功臣宗室,或是数落前朝罪名的圣旨,而是,让登基大典当天扰乱行程的三千余名太学生,北行助阵,上战场!

还当真是君无戏言。

登基大典的随口一言,没人会想到这是明田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时人大多以为这是明田为了报这些学子扰乱他的登基大典的仇。

是的,没错,在学子自燃一事结束后,明田直接扔了那被礼部近百个官员熬夜三天三夜编造出来的写着一番新帝登基大典上该上告天地、下敬祖宗的言论的黄布,头也不甩地带着文武百官浩浩汤汤地回了宫,上朝。

整个登基大典,前后不过花了一个时辰,堪称史上耗费时日最短、同时留给后世最多趣味性故事的一个登基大典。

明田执意结束这半吊子登基大典时,也不是没有一些守旧的老臣要出来阻拦,但明田不过招招手,身前就涌出了千名上过前线、喋过血的硬汉开道,几乎算得上是硬生生地簇拥着文武百官进了宫,入了金銮殿。

从没见过血的一干言官,险些被刀枪在手、列队整齐、呼声响彻云霄的明军吓得当场失态。

回到金銮殿,也总有守旧的老臣跪地痛苦不已,痛诉明田不尊礼法。

他们倒是捡了个好说头,没有和那些学子一样直接说要反了明田,只是拿出了以前对待惠帝的气势和套路来对待明田。比方说,言官站出来一通陈诉,说明田今日对待读书人的态度太过轻视不屑,不利于治国啦巴拉巴拉,上到明田的一道封王封相(封惠帝为惠王,戚华庭为相)的圣旨,戚华庭究竟入不入朝堂,下到明田和他身边的来福、戚华庭、杜湘等人的关系密切、君臣不分,甚至是来福的头发梳歪了、明田的精神不济疑似后宫宫太多一定是帝王生活太奢侈要勤俭节约为国为民巴拉巴拉……

反正,重要的事情,无关紧要的事情,甚至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也能被一干言官拉出来说的唾沫横飞。

他们的想法很好,也很实用,至少,对以前大魏的皇帝们,尤其是惠帝,是非常实用的。以致于,金銮殿上经常出现皇帝被臣子们骂的抬不起头、骂的几乎要下罪己诏、到了后宫宠幸妃子或是玩点什么都要战战兢兢生怕传出什么被言官知道后骂他荒唐误国的地步。

这只是最表面的现象,真相其实很简单,君臣争权。

主弱臣强,再加上朋党争权,惠帝的朝堂上,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无官不贪,以致于,金銮殿上站着的皇帝大臣几十号人,放眼望去,最穷的竟然是惠帝——能进金銮殿面圣议朝政的,最少都是从四品官员。

国库空虚,文武百官倒是家财万贯、脂肥肉厚的,以致于许穆青献策,惠帝想要改革,想要剿匪剿海寇,也前瞻后顾,为银子愁的抓耳挠腮。

不过,这种套路换到明田身上,就没什么作用了。对于明田来说,一个大反派当皇帝要是当的不顺心,那还做什么皇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