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1145)
这样与母妃相处的融洽场面,也只有在收到小草的信时才会有,三爷很喜欢这样,“小暖长大后,帽子已戴不得,所以安人便将这帽子送给了圆通。安人定是觉得他头上无发,吹山间地北风会冷得厉害。”
很有道理,华嫔又笑了起来,她还是第一次见和尚戴帽子呢,“秦安人心善,应会如此。”
看完了剩下的一大摞画后,笑得脸颊发酸的华嫔吩咐华玉上茶,青信也有眼力地退到外殿,三爷才问起正事,“青信的名字,是您给他取的?”
第八四八章 临江老翁
除了华玉外,母妃还有一个叫“小成”的丫鬟,这两人跟着母妃一起入宫,小成几年前“失足”落入宫中的湖里淹死了。
小玉、双成都是神话中西王母的侍女,青鸟是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所以三爷才觉得青信的名字应是母妃给他取的。
华嫔却摇了头,“不是,他到我面前时,就叫这个名字。”
华玉端着茶进来了,三爷没有再开口,又坐了一会儿就出了重华宫。在去往天章阁的路上,三爷见德喜慢悠悠地走过来。
前晚又下了大雪,虽然积雪已经被太监们清扫干净,但太阳晒不到的青石板上凝结了厚厚的霜气,走路需得小心翼翼的。
德喜见了三爷,恭敬停在一旁,待三爷走进了行礼问安。
三爷停住,问道,“公公何处去?”
德喜笑道,“听说小草姑娘的信送到了,圣上命小人拿过去瞧瞧。”
三爷不动声色地问道,“都取走?”
晟王与华嫔娘娘母子之间的感情,似乎变好了。德喜笑得更浓了,“小人将新来的信取走,前几封信待会儿再连同画一起送回来,交于娘娘品评、回信。”
三爷点头,“公公考虑周全,有劳了。”
“这是老奴的本分,不敢当王爷夸奖。”德喜见他果然讨了晟王的欢心,笑得如同雪中绽放梅花的老树皮。
腊月,各处进京朝贺、纳贡的使臣非常多,三爷忙着天章阁的事儿之余,还要帮着二哥跑接待使节的差事,正忙得不可开交之际,临江的来信到了。
与信一起来的,还有一个白发老翁。
这老翁乃是与母妃定亲的燕鸟山杨家的老奴,杨伯。当年杨家人自坪溪回燕鸟山途中覆船,杨伯自燕鸟山前来办丧,扶着主人一家的尸体回乡安葬后,便由同去的华远怀将其安顿回老家养老。
华远怀接了外甥的信,仔细回想青信这个人的模样。他在六公主夭折时进宫,曾见过青信一次,他确信自己之前并未见过此人。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华远怀派人去潮州燕鸟山接了杨伯,将他送到京城,让他帮忙辨认妹妹身边的大太监青信是否是杨家什么人。
“绝不会是我家少爷,少爷是老奴亲手安葬的。翻船后两日,老奴在江下游找到少爷的尸体时,虽然被水泡胀了,但老奴还是认得出我家少爷的模样。少爷背上的刀伤,有这么长啊……”虽然已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说起当年事,杨伯依旧是难掩悲怆。杨家人死得,实在是冤屈。
三爷点头,又问了杨家是否有四十岁上下的男丁,并形容了青信的样貌。
杨家在燕鸟山也算大户,同族人不少,杨伯只根据这些描述也说不出什么。三爷便命人安顿他住下,吩咐人给青信画像,然后才认真看舅父的来信,信上详细讲述了当年事。若非三爷问起,华远怀必定不会提及,因为当年的憋屈,他不想让外甥知道。
看过后,三爷额头的青筋都冒了起来。
外祖父当时在县里虽然做个不大不小的文官,但文声卓著,母妃和舅父也颇有才名。当年三月三,十五岁的母妃受知县之女的邀请前去游玩踏青,这种女儿家的聚会在当时并不少见,所以谁也没提起警觉。
谁知,游船竟遇上了秘密出巡的建隆帝,自此改变了华杨两家人的命运。
华远怀在信中写道,他事后调查才知,当地官员是为了讨建隆帝欢心,才将各家女儿集中在一起,任建隆帝挑选。
建隆帝一眼就挑中了其中最出色的、已经定亲的母妃。
当地官员见逼迫母妃的父母不成,不只暗杀了杨家人,还陷害外祖父贪墨,陷害舅父私通海盗,这样样都是要掉头的死罪。母妃知道了家中的难处,主动站出来随着建隆帝去了,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外祖父觉得自己无能,心中积郁,几年便与外祖母先后撒手人寰;舅父也因此满怀愧疚,踏上了报仇之路。
舅父言道,“该杀的仇人都杀了,晟儿无须费心。那潮州刺史辗转与右相程无介有些关联,当年程无介便是你父皇南巡时的随行小官。你当警惕此人,他或许也是知情者。若是需要动手,一定要慎之又慎。当年的两份婚书,匆忙间我也不知其去向,这些年也未寻到。想必都被那些人藏了或者销毁,这两者所为何故,晟儿当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