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零卖红糖(107)
林建国本来还想着淘点古董的,可是想了想,自己又没有这份眼力,为了避免做冤大头,林建国抑制住了买古董的冲动,返回了家中。
马上就快到高考的时节啦。家里人平时都要上班,送考,做高考餐,搞后勤的事,他就义不容辞了。
临高考的时候,林家迎来了两个客人,一个是林二嫂娘家二哥,另一个是他女婿。二嫂的侄女马媛媛70年的时候嫁给了从京城来的到他们村下乡的一个知青,叫范永。第二年两人生了个儿子大名范佳恒,小名虎头,今年六岁了,林建国见过虎头几次,小家伙长的虎头虎脑的,不认生,浓眉毛大眼睛,一看就是他爹的复制粘贴的小一号版本。
“你有复习资料吗?我们这有。”好歹是拐脚的亲戚,林建国关切的问道。
“建国,你这当叔叔的,说晚了啊。”马二哥打趣道。一听这话音,林建国就明白,他家女婿复习的不错,而且相当有信心哩。
“老话咋说来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临阵磨磨枪也是好的嘛。”林建国笑着回道。
“谢谢三叔,看了,前阵子弄了点复习资料。”范永答道。
“那就好,那就好。”
高考后,林家四个考生对了下答案,参考林建国的建议,四人都报了京城的大学。林妈妈每天早上收拾好了就带着小竹去大队部那等着。她家四个考生哩,苏禾,三旺,二壮,小壮,就是轮,也能轮到一个考的上的吧。
“老嫂子,要是通知书来了,我肯定给你送家去。”林有宁劝道。阿松嫂子还很执着哩。
“不用,不用,在哪呆着不是呆着,你说是不是,小竹?”林妈妈笑着拍拍怀里的重孙女。
两岁的小竹忽闪着大眼睛,懵懂的点了点头。
“阿松嫂子,阿松嫂子。”这天中午,林妈妈正带着小竹在家午睡,家门口响起了林有宁的的大嗓门。
通知书!
林妈妈一个鲤鱼打挺,以超乎年龄的异常矫健的身姿从炕上起身,穿上外套蹬上鞋底子就冲出了屋外。
“阿松嫂子,通知书,给,拿好了。”林有宁也是与有荣焉,激动的把信封递给了林妈妈。这是他们林家屯出来的人才呢,还是他们同族的。虽然出了五服,血缘有些远,可也是同族啊。
“谁考上了?”林妈妈开心的接了过来,问道。她老人家不识字啊。
“是二壮,二壮考上了京大。”林有宁道。
“好,好,好!大栓他叔,今天说好了,晚饭在我这吃,一会我把金锁他爹娘也叫过来,正好昨天红言买的肉还有一大块儿咧,晚上咱们就吃那个打卤面。纯白面的。”林妈妈乐的眉眼弯弯。她宝贝孙子二壮,咋这么有出息哩,考上了京大,这要是在古代,就相当于中了进士了吧。
“松嫂子,你家的通知书。”这时候,林长征也进了院子来,拿着两封信递给了林妈妈。
“这是三旺和小壮的,一个清大,一个京师大。”林长征善解人意的解释道。
“好,好,刚才我还说呢,你们两个,可说好了,晚饭在我家吃,打卤面。白面的”
“不成,不成,你这三个大孙子都考上了大学,还是北京的,你想用一顿打卤面打发我们,那可不成。”大栓子眼瞅着要发达,阿松嫂子有意jiāo好,他们没有不愿意的道理,林长征也凑趣道。
“这样,今天这顿打卤面呢,就当是谢你们两个辛苦这一趟的功劳,这个周末,我家再专门请大家一顿,到时候,肯定好酒好菜伺候,怎么样?”林妈妈大手指一挥,豪慡的说道。三个大孙子都考上大学啦,家里也差这顿饭钱,确实该请请客,乐呵乐呵了。人家大队gān部愿意捧场,是给他们家面子呢。
“好!嫂子你一看就是慡快人。”林有宁也笑道,算是应下了。
第59章 仓促上阵的专家
林建国是想着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辞工作和他去京城的, 毕竟, 从后世来看,只要 熟知后世的发展,这个时候去,差不多就是捡钱啊 。那句话咋说来着:遍地是huáng金!
不过他上辈子口才就一般啦, 毕竟平时就是在家里写作,没机会锻炼啊,他这辈子,成了气运之子,也算是做的独门生意啦。嘴皮子还真没怎么炼过。
因此也只得直接开门见山的建议。
“三儿,你是说,让我们去京城发……展?”林大栓楞了一会, 睁大眼睛问道,“发展”这个词好洋气的样子,他说的还不太顺口。
“是啊,以后国家会放开私营经济这块儿, 个体户,私营企业会越来越多, 咱们老林家, 有这门做饭的手艺,去京城开个饭馆, 应该会挺红火的。”任何时代,有一门做饭的的好手艺,赚钱总是不难的。大嫂也算是掌勺多年的有经验的大师傅了。还有二旺, 更是在公社食堂里独挡一面,算下来,他们也称的上厨艺世家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