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男配那万能小姐姐/那些大佬都对我神魂颠倒(91)

他们说话的声音,慢慢的消失。

曲小西此时已经坐在了书桌前,认真的奋笔疾书起来。

黎经纪这边结算收入,一贯都是很大方的。所以曲小西也不耽搁,谁也不嫌弃钱咬手呀。

至于夸奖陶曼春,虽然没有看到今天的报纸,但是曲小西大概也想得到,如果演技和电影没法儿夸,那么肯定都是要夸陶曼春的长相的。如果大家都这么夸,她就不能这么夸了。

不然哪里还有新意?

于是,曲小西开头就开始踩,以“噘嘴瞪眼干嚎”为主题,洋洋洒洒一大篇,只是话到最后,却又“不得不”承认,陶曼春纵然演技千万个不行,但是,长相却是真的无可挑剔。

她并不用什么华丽的词汇,甚至夸奖的内容都很少,但是偏偏,前后反差。

反而更是让这个“美”突出了许多许多。

这篇之后,她想了想,又以一个十分舔狗的身份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真正的赞美文章。大家都会赞美,所以她就要把姿态放到最低。就如同,同样是拍马屁。有的人隐晦的拍马屁,有的人就能让人一下记住。

而同样的情况,大家会对黎经纪印象深刻,还不是因为,他拍马屁完全不遮不掩,突破下限。

而曲小西这篇文章恰恰就是如此,从在电影院门口偶遇陶曼春开始,细细的描述她的所有的美,他完全没有看进去电影。因为见过陶曼春本人之后,他就沉浸在美里,无法自拔。

写完了营业文章,曲小西自己都忍不住想笑。

如果她没有穿越,写出这样的文章是要被网友骂死的。你敢不敢更加虚假一点。

但是现在,在这样信息不发达,并且压根没见过各种套路的人面前,这简直是十分有用的了。

这是时代的差异,曲小西自觉收获了这份隐晦的快乐。倒是更加来了精神,倒是很快的又将两篇文章影评写出,不过却又与第一篇截然不同。

一篇尖刻异常,从这里,批评到那里,最后提出,因此文章与友人产生分歧,各自不同见底。很是希望,大家能够真诚的为这部电影打个分,看一看,到底是谁更对一些。

而另一篇,显然就是这个“友人”,他则是很真心的认为这部片子其实很好,虽然女主角不行,但是瑕不掩瑜。而且,这样的美人,也是能让人在看电影之余收获一份快乐的。

等下午黎经纪回来,曲小西已经写完了四篇文章。这样的速度搞得黎经纪瞠目结舌。

不过,他看过之后又打心眼儿里觉得,这文章并不是仓促的应付之作。反而是让人很是动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是他来看,那么他也愿意相信这影评上的内容,然后花几毛钱,去电影院看一看这部电影,到底是值多少分!

他也想要打分。

作为一个宣传经纪,黎经纪在短暂的赞赏之后就看透了曲小西在文章里隐藏的小动作。她这样的做法,其实不是真的想要批评。想做的,其实是把人拉进电影院。

“高手!真是高手!”黎经纪都不知道,怎么形容更好了,反正就是觉得,曲小西是的厉害。如若这人是自己的同行,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全无还手之力。

好在,她不是。

她不仅不是,还是自己的帮手。

黎经纪星星眼看着曲小西:“高老师,您说您都是怎么想到的啊!这脑子到底咋长得啊!同样是做人,这差距也太大了。”

曲小西点拨他:“如果你们想要营销一部电影,首先就要让他有热度。当然这种热度不能是一味地夸奖或者是一味的批评。要各种声音都有。声音大了,参与进来的人多了。就会变成全民参与,这样不管是电影的知名度还是陶曼春的知名度,都会一下子上来。甚至,你们都可以在每一家电影院门口设置一个投票箱。看完了的人可以在电影票上写上分数,投入其中。你们要鼓励,全民参与。”

当然,这个全民参与,指的是舍得花这个钱的人。

其实怎么说呢,现在穷苦的人家是真的贫穷,不管是怎么热闹,他们都不会花这个钱。但是舍得花这个钱,可看可不看的人,说不定就被拉进来了。

曲小西:“你回去仔细琢磨一下。”

曲小西再次一语点醒梦中人,黎经纪看她的眼光,简直像是看神。

“高老师,我我我……我竟是不知道怎么说才是了!这样,我先去做饭!”

黎经纪很快的窜到了厨房,曲小西笑了起来,又为他多写了两份稿子。

不出曲小西所料,最近街知巷闻最大的新闻,就是这部新电影。沪市几家电影院场场爆满,据说周遭苏杭,也是如此。更是有无数的读者写文章寄到报社,表白陶曼春。

香酥栗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