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之外星劳务工(53)
秋日的夜晚虽然凉爽,白日却还有30多度的高温,因为怕玉米叶子扎人,穿着长袖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的李小满,在玉弯沟玉米地跑来跑去给社员们登记收获进度表格。
“小满,快,快帮我登记一下19号李满喜4亩地已经收完。”李满喜的婆娘陈春花见到李小满走到田头,赶紧向她抬手。
“春花大妈,就来。”李小满拿着记录本找到李满喜那一栏端端正正地写上19号地4亩已完。
“小满写的字真俊”李春花站在旁边看着李小满写完后,笑呵呵地赞扬道:“小满再帮我看一下,玉弯沟这边还有没有大块点的玉米地,大妈家人多就挑大块的收。”
“春花大妈,您看,这里还有21号5亩和36号是4.6亩,地离大路也比较近,这样子满喜大爹他们背玉米棒子和玉米杆出来也不会太远,您看一下要去收那一块玉米地?我现在就给你登记上。”李小满拿着手上的本子指给李春花看。
秋收需要社员们砍玉米秆,掰玉米棒子装袋装背框搬到田头大路边,生产队会安排的马车和牛车运往生产队晒场,让生产队没有出工的老幼病残社员剥玉米皮算工分。
“你帮我登记21号吧。”陈春花看着李小满登记上,就赶紧跑回玉米地继续上工。
秋收玉米按每亩25工分来算,所以每个社员家庭都是全家老老少少一起出动,一个个变身“劳模”恨不得吃睡在地里,一天赚个几百个工分。
“小满,这里,这里,”今天负责赶着马车运玉米棒的李爱武,此刻在田头大路站在马车旁边冲李小满挥手,“小满...小满...我爸让你到仓库去。”
又给两家社员登记好,正热得心慌的李小满听到李爱武叫喊声,忙高声回复:“知道,等一下我就去找二爹。”
当李小满来到生产队仓库外面时,看见二爹李满屯正在跟保管员李成丰说话,旁边还有一袋开了口的小麦,“二爹,听二哥说您找我?”
“小满,你来的正好。”李满屯笑呵呵转过身子跟李小满说话,“刚才接到通知,说明天有两个知青要来咱们这里,明天你跟我一起到县城接他们。”
“这个主意好,让小满跟去正好让那些城里人看一下,红星生产队也不全是大老粗,咱们深山里也出俊鸟。”李成丰一旁赞成地道。
“就是2-3月前就要来的两个女知青?”李小满好奇地问道,老早就听说要来的,怎么现在才来,知青房子都建好2个多月。
“换成一男一女,男的叫林明彬,女的名方丽敏,谁球知道啥真久才来。”现在生产队都在忙着秋收,还要抽空去县城接人,李满屯也是挺有意见。
李小满在一旁抽了抽嘴,对于明天要去当迎宾不是很乐意,既然是助自己良多的二爹开口,她也就没有推托的理由。
“好的,那我明天早上跟二爹一起去。”李小满无所谓地松松肩。
哼,她倒要看一下这两个知青是何方神圣?还需出动她这个“俊鸟”。
说完看到李满屯、李成丰都抓起一把小麦种子看,李小满也抓起一把小麦种子在手上:咦,不对,这些小麦种子怎么活跃底那么低?现在的李小满对植物好坏的非常敏感,如果按100分来给种子打分,拿在手上的种子最多只有40分。
“二爹这是今年要种的小麦种子?”李小满手里拿着一把小麦种子指着旁边的40多包的麻袋问李满屯。
“对呀?”李满仓奇怪于李小满会什么有此一问。
“咱们生产队一直以来种的种子都是这样子的吗?”李小满又问道。
“那能呀,咱们生产队大半部分都是自己留种,一般只会购买一半地的小麦种子,这就是秋收玉米后马上就要下种的冬小麦。”李小满看种子的眼神不对劲,不知道为什么身为种田好手的李满屯心里面的不安越来越大。
无论是在大哥自留地里面看到的硕大玉米棒子,还是昨晚侄女滔滔不绝的种田经,让李满屯知道李小满可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丫头。
李小满在心里计算一番,才缓慢地说:“二爹,这个种子只能亩产200-300斤左右。”
“小满,这...这可不能胡球说的呀?”李成丰不可至信地望着李小满,生产队小麦的亩产在350-400斤左右,按李小满所说的产量,这些种子可都是有问题,对于红星生产队那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李小满抬起头淡淡地望向李成丰说道:“我李小满不是信口胡说之人。”对于李成丰的质疑,李小满虽然能够理解,事关品德,她心里还是微怒。
“小满,你不要生气,种子好坏可是关乎我们来年的收成,这对于我们生产队来说是顶天的一件大事也不过份,你跟二爹好好说说,这些种子咋就不好?”对于自己侄女的倔强气性挺了解的李满屯,连忙出声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