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萌妻医仙有点甜(476)
李春兰最近很高兴,直接原因就是夫妻二人的收入直线上升。
还在农村的时候,大家觉得脱掉草鞋穿皮鞋,每个月旱涝保收,能有个十来二十块固定工资就很幸福了。
李春兰完全没有想到,就在她跟石景宁结婚以后,她的收入几乎是每年一个台阶在往上跳着。
石景宁的钱到账之后,他照例取出来交给李春兰,让媳妇去存起来。
石景宁可是个有大志向的男人,再过两年不是要带媳妇儿回京城吗?那地方可是个富贵地方,没有钱就甭想过好日子。
石家老爷子偏心,一套院子也没留给石景宁,不过石景宁可是早就想好了,现在一个小点儿的四合院不过五六千块钱,以他赚钱的速度,回去的时候可以轻松买下两个四合院。
院子买到手了,先放手里存着,就准备传给下一代,如果李春兰生了儿子就给他一院房娶媳妇儿,如果是姑娘也给她一院房作陪嫁。
李春兰也有自己的资产规划,她现在对于医术的运用越加成熟,已经从九针的空间里取出第二本书开始看了。
既然刘丽红那样的二把刀都能在京城枣仁堂坐诊,李春兰就想凭自己的本事也开一家大药房,到时候可以跟枣仁堂比比,看到底谁的生意更红火。
夫妻两个都有想法,所以都可劲儿的赚钱,准备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快到周末的时候,学校的孙师傅给李春兰送了个口信儿,说他周末气功培训班开业典礼,请李春兰夫妻过去捧场。
李春兰皱眉,仔细想了想,“孙师傅,我记得不久前你的气功培训班不是刚开班吗?”
孙师傅摇了摇头,“亏你还年轻,这记性太差,那期培训班开班了不假,不过这么长时间他也该结束了呀?”
说的倒也是,李春兰赶紧诚惶诚恐答应了孙师傅的邀请。
在李春兰眼中像孙师傅这样属于奇人异士,普通人一辈子可能也碰不着一件怪事儿,但若是碰到了怪事儿,还非得孙师傅这样的高人来解不可。
等石景宁回家来,李春兰跟石景宁一说,石景宁倒是挺高兴,成天上班儿,周围打交道的人都是些知书达理的人,板正倒是板正,不过也十分无趣,倒是跟孙师傅这样的人来往起来很有些意思。
让小夫妻俩没想到的是,李爷爷一听说是气功培训班,也嚷嚷着要去。
原来他最近跟院子里的老大爷们一起练气功,觉得很有心得体会,必须要去找有经验的人交流一下,实在不行就拜孙师傅为师,学习两天也是可以的。
这桩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周末一大清早,一家人收拾妥当就一起出门了。
孙师傅的气功培训班距离中医药大学不远,从石景宁家的小院儿直接穿过去,路程会更近。
省城的管理还是相当严格,不是哪个地方都可以随便摆摊设点,为了方便城市居民买菜,早市就应运而生。
来早市儿摆摊儿的都是省城附近的农民,起一个大早把地里还带着露水的青菜收割上来,扎成捆运进城,才五点多钟就开始摆摊占位置。
早市儿上的东西价格普遍不高,走的就是一个量,等那些晨练过买好菜的大爷大妈回家,早市也到了该撤的时间。
不过五分钟,大家把没出手的货物放上板儿车一推就走,清洁工过来打扫卫生,现场干干净净,根本看不出刚才还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后来做生意的人更有经验,除了售卖蔬菜水果,农副产品之外,还有人卖起了早餐,这是专门要赚那些出摊人的钱了。
早市全靠口碑,那些赶早起来买菜的大爷大妈一点儿也不怕麻烦,来来回回早市能走好几趟,一趟走下来,谁家的枣儿甜,谁家的葡萄酸都摸得清清楚楚。
从药厂家属院走出去左拐,进巷子就是早市,李春兰夫妻跟在后头,看着李爷爷熟稔的跟摊贩们谈着价格品评蔬菜。
大约是带着孩子们出来很开心,李爷爷还像对待小孩一样,给李春兰和石景宁一人买了一个炸糕吃。
李春兰一边嚼着炸糕一边想,就在一年多以前她想卖点儿山蘑菇还要偷偷摸摸,生怕被人给打成投机倒把分子。
现在政策放开了,再看市场上兴旺繁荣的样子,李春兰越发觉得生活美好。
很快就到了上一次见孙师傅的气功俱乐部,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人虽然多却很有规矩,自觉的排着长队,有很多人已经换上了一身练功服,看着飘然若仙。
走进了气功俱乐部里边,挂在两棵大树之间的横幅上赫然写着,上清宫第三十八代传人第三届气功培训班。
李春兰和石景宁还有些摸不准,孙师傅到底是不是这个第三十八代传人,就看到孙师傅从屋里迎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