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北海君南海[重生](277)
这也正是如今各国大多依然在使用的兵制。
但是, 大銮除外。
早在七年前,大銮已是改变过一次兵制,将“征兵”改为了“募兵”。
所谓“募兵”乃是指自愿从军,不再像从前那样强制适龄男丁服役, 但只要是自愿从军者, 家中可免一年赋税徭役。
这等于是将“威逼”改为了“利诱”。
此制一改,大銮国中兵力不减反增,这也是为何大銮能在短短数年间便拥有数倍于其他各国兵力的原因。
不仅如此,使用募兵制招来的兵士都出于自愿, 与从前被迫从军的那些兵士相比, 他们自然更服从也更卖力,军纪比以往更佳, 且极少有逃兵出现。
其他各国自然也知募兵制的好处,奈何国库不如大銮充盈,若是只在急需人手时暂时采用以一年赋税换取兵士自愿从军的募兵制倒还可行,但时间一长,如此巨大的负担他们根本承受不起。
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募兵制一旦推行,再想改回征兵制必然引得怨声载道,各国实在不敢轻易尝试。
可是,就在诸国都还停留在征兵制的如今,大銮却再一次对兵制进行了改变。
将“募兵”改为“择兵”。
所谓“择兵”,重点就在一个“择”字,它如“募兵”类似,同样是以自愿为前提,但已经不再是来者不拒,而是从体魄、武力、韧性等条件对自愿从军者进行考核,择优选取投入军中。
而这些被选中者家中赋税徭役不再是免除一年,而是自从军者服役时起,一直免除到他役满还乡为止。
大銮选择在此时试行择兵制,其用意显而易见,从数量来说,大銮兵马已经足够强大,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求“多”,而是转而求“精”。
此制一旦推行,不仅能将免除赋税产生的负担减轻,更能选拔出真正能征善战的兵士,使兵力再度增强。
与此同时,大銮国中适龄参军者为使自己能够符合条件,必然会自发强身健体,长此以往,大銮从军中到民间人人体魄强健,何愁不能愈发国富民强?
水镜一边想着,一边转头看了看解无移的面色。
当初解无移力主变法,却在朝中受到重重阻挠,而如今却见大銮步步为营,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水镜道:“你今日如此低迷便是因为此事?”
解无移摇了摇头,苦笑道:“不,大銮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乃是必然,并不出乎意料。”
“那你这是?”水镜疑惑。
解无移看向他道:“钟灵同意了大銮索要质子的提议,不日便将送质子入銮。”
水镜了然,上回得知大銮向钟灵提议时,虞国朝中就已乱成了一团,如今钟灵真的同意了送子为质,想必那些朝臣更是人心惶惶了。
钟灵一旦将质子送到大銮,也就意味着大銮暂时不会向钟灵动兵,而兰兆又不好攻,大銮接下来的兵锋很有可能指向的便是虞、芪中的一个。
水镜问道:“你们讨论出什么结果了?”
解无移看着眼前的地面沉默片刻,道:“父皇决定往北境调兵。”
虞在南,大銮在北,若是大銮来袭,必是自北向南而来,此时往北境调兵增加驻防严阵以待合情合理。
水镜想了想,道:“这决策并无不妥。”
解无移点头认可。
水镜奇怪笑道:“那你还这一脸愁云惨淡作甚?”
解无移轻轻叹了口气,道:“我想亲赴北境,父皇不准。”
水镜想了想,道:“这也能理解吧?你身为储君,若是大銮当真来犯,你待在这后方也能……安全些。”
解无移听到他那短短一瞬的停顿,忽然苦笑了一下,转头看向他道:“师父是想说我待在后方也能‘死得晚些’吧?”
水镜一时语塞。
没错,他方才还真就是这么想的,险些便脱口而出了,可话到嘴边却是转了个弯,临时换了个说辞。
虞国举国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万,与大銮兵力相差实在悬殊,且其中九成都是步军,与骑兵对阵处于劣势,若是两国当真交锋,边境溃败大概只是时间问题,大銮铁骑迟早要踏到这虞都来。
解无移见水镜不言,也不愿再纠结此事,看见水镜手里那根竹子,问道:“师父折竹作甚?”
水镜听他这么问,也知他不打算再继续方才的话题,站起身来,用那竹子挽了个轻巧的剑花,笑道:“起来,今日起教你剑法。”
解无移眼中顿时微微一亮,一扫方才低迷,问道:“师父要教我哪一套?”
水镜道:“不是‘哪一套’,是无数套剑法一锅炖出的大杂烩,你可要学?”
解无移愣了一瞬,但立马便爽快点头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