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之养殖小能手(68)
“好好好,自己赚钱还不忘了拉吧村里一下,不错不错。
老张啊,你可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我都羡慕了。”
“哪有,这臭小子皮得很,头疼的时候你是也没见着呢。”
嘴上这么说,张全忠也就是张武爹,那眼睛里可都是满满的自豪。
就算没有娘,他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照样把儿子养成了一个好小伙。
比村里大部分有爹有娘的都强上不少呢。
他自豪。
“大伯可别夸我了,要是你们晚上不来接我啊,我恐怕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累都累死了。”
张武爹一巴掌拍上张武的后脑勺:
“别瞎说,啥死不死的,不吉利。”
一路上就这么说说笑笑的回了村。
到了以后也差不多早上四点多了,索性就拉着牛车一路上了山。
张武父子俩去找好的地方藏粮食,藏铁器,村长就赶着牛车去河边取水。
“今天这个牛可是受了不少累啊!回头可得好好歇歇。”
张武父子到了山里以后看到红军已经到了,交代的灶台已经垒好了,红军带着手套再拔草,没有农具就这点不太方便。
一路上村长已经和张武简单交代过工分的事情了,工分制的出台,代表着劳动的年龄上已经没有限制了。
就算年纪小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劳动赚取一分半分的为家里的大人换取口粮。
虽然食堂里的大人要按工分定粮食标准了,但是对孩子们,还是从前的标准,吃到饱为止。
不需要工分,所以孩子们去参加劳动大都是为了帮助父母减轻负担。
红军也十三岁了,虽说是亲家,但是也毕竟隔着一层,之前红军有空不用参加劳动就算了。
现在孩子们也能赚工分帮父母减轻负担。
再扣着人家孩子帮自己干活就有点不太好了。
正好今天红军也在,张武就让他等会就回家去,以后帮自家父母的忙。
红军还有点不乐意,看自己大姐夫坚持也只能不情不愿的回了家。
也还好马上就是冬天了,冬天雪花飘起来土地都上冻了,没有庄稼能在这时候长出来的。
秋收完后就是紧张的冬小麦播种,基本上播种完了就可以不管了。
然后整个冬天都是农闲的时候,有手艺的出去找个活挣点钱,没手艺的就在家里猫冬。
冬小麦可以越冬,死不了,到了春天,积雪融化在泥土里,小麦种子发了芽,直接就可以破土而出。
再等上三个月,就可以收获了,这个时候刚好春播。
由于工分制的出台,冬小麦的播种工作完成的非常的迅速。
就在所有人都欢欣鼓舞的时候,前村长欧有信却乐不起来。
这才刚秋收完一个多月,食堂里的粮食已经消耗掉了二分之一了。
为什么是前村长了呢?
那就要从前段时间那场生产队大队长的选举开始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欧家村村长欧有信可以当选大队长的时候。
意外出现了。
本来按理来说应该是各家村的人分别选自己村子的村长。
虽然三个村子离得近,村民们偶有走动,也有一些村民互相嫁娶,但是总的来说三个村的村民们互相之间并不十分熟悉。
生产队的大队长这么重要的职务,肯定都会选择自己更为熟悉的说得上话的人最好了。
选举当天除了王文树村村民全票选了王庆安以外,另外两个村的村民都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王庆安。
王庆安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选举,还骄傲的瞄了一眼皱着眉头的欧有信村长。
朝阳沟的村长看到这种事情也依然是一副没有表情的面瘫脸。
不知道是早有预料,还是他是真的不在乎王庆安往他们村子里伸手。
欧有信回头四处看了眼,选王庆安的几乎全是他开会那天对工分制唱反对票的那些人,以及这些人村里的亲戚们。
欧有信后来才知道,原来就在开会的当天晚上,不止他欧有信暗地里有小动作,王庆安那天同样有。
只不过他只是去接应张武,想办法偷了存了点救命粮。
王庆安却是偷偷来他们村里,直奔这早就已经调查好的几户人家去了。
由于两方都是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所以都十分小心,加上张武家里离村子确实有那么点远。
所以当天晚上谁也没看到谁。
王庆安到欧家村的第一家,刚好和王文树村的村民有点亲戚,是王文树村的村民带去的。
时间紧迫王庆安上来就直奔主题。
许了个只要选他就能还像之前一样想吃多少吃多少的诺言。
欧家村的村民还不信。
“人我们村长说了,工分支制度是上面定下来的死制度,凭啥你说废就废?你算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