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之养殖小能手(41)
校长一听孩子这么要求,眉毛很隐蔽的向上挑了一下,用很意外的眼神看了一眼大姐欧招弟。
本来村子里肯送女娃来上学的就不多。
除非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生不出男孩儿的人家。
或者心气儿特别高的,觉得自家女孩儿一定要比男孩好,才愿意用心培养一个女孩子。
又或者很小的时候就很明显的表现出了天赋,特别聪明的,家长也愿意搏一把。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为了上学都是能省则省绝对不会花多余的钱,尤其还是课本费这种完全不必要的支出。
镇上可没有什么卖书的地方,要课本就只能去学校买。
镇上的小学校买课本的也不多,基本都是二年级的用完,一年级孩子的爸爸妈妈就上门借了,如此反复。
新课本价格很贵,一本书要三毛钱,一斤大米也才6.8分钱。
镇上的小学校也不会订很多新课本的,都是统计好数量向市里上报。
市里批下来,有多余的也许能买到,多余的书也不会有很多而已。
看这个女孩儿还是跟着姐姐来的,爸妈一个都没来,应该也不是多重视。
恐怕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校长下了结论一。
看这孩子开口闭口就要买新书,嗯,不受重视又不怕花钱,家庭条件也不错啊。
应该比起一般的镇上的人家都要好,看来不用担心好苗子中途退学了,结论二。
第27章
交了五斤的粗粮欧蓉就算是这个红旗小学正式的一名小学生了。
由于欧蓉想要买课本,姐姐只能带欧蓉去镇上的小学去问问,好在这里离镇上已经不远了,也耽误不了什么时间。
镇上小学校的名字叫红树林小学,整栋教学楼足足有两层楼那么高。
红红的砖块儿露在外面开起来新极了。
砌墙用的也是水泥而不是农村人常用的稻草混着泥土。
在后世看来可能这样的房子并不怎么样,不过在现在看来那真是全镇独一份儿的。
就算在城里都还有穷人家住土房子呢!
只有大城市的房子才全是砖瓦房,现在的国家什么都缺,那砖块儿简直供不应求。
不对,不止砖块儿,什么都是供不应求的,像他们这种小镇!镇民的房子都还有一多半儿是土房子呢。
像大姐,十几年来第一次来镇上,看到这二层小楼简直惊讶的合不拢嘴。
就欧蓉见过大世面的才觉得平平无奇。
姐姐:“我的妈呀,这房子修的太好看了吧!!!比那大地主的房子都漂亮。”
欧蓉淡定脸。
大姐奇怪的看了自己小妹一眼:“你咋都不惊讶?”
“哦~是上回和你姐夫两个看过了吧?”
这可真能脑补,国营饭店都没出呢上哪看去?
我上辈子看过一百多层楼的房子呢!欧蓉吐槽!可是不能这么回答。
“没看过啊姐,这房子有啥的吗?”
哦,这是孩子小,不清楚这样的房子有多宝贵,得花多少钱才能盖起来啊!
天文数字,看来小屁孩对这个没概念啊!
大姐自己给自己解释通了。
“妹子啊,你想不想来这样的学校读书啊?
我看着可比村里那个红旗小学强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学校氛围的熏陶,大姐四丫儿都不叫了,改叫文绉绉的妹子来。
“想。”其实不想的~
“那姐就给你问问镇上小学的老师看咋样才能收你,正好你有神仙地,这学费和吃食都不用愁了,挺好的。”
“行啊姐,那我以后住镇上吗?”
“咋能住镇上?镇上咱家又没亲戚,爸妈也不带同意的。”
“可是做牛车过来就得四个小时,回来四个小时,我走路得走多久啊。”
“这也是,村儿里的牛车是全村人的,不能随便用,就你一个上学的娃也不方便,要不咱家买头牛吧四丫!”
“就是买了牛我也得两点钟起床,回来时候也得八点多以后了。
我没啥时间睡觉了姐,而且妈说了,就算我上学空着也得帮家里干活的,镇上小学不放农忙假吧?”
“你是不是不想上镇上的小学啊?”
真是的,说一句顶一句,说一句顶一句,大姐不由得开始怀疑。
“真不是,我就是怕累。要是天天那么累,我还不如去村里小学呢,还能空出时间学习,不用在路上浪费。”
“你在牛车上不也能学吗?一天八小时呢学习睡觉都够了。”
“那不是路上又颠又吵吗!
再说了买了牛车谁有空天天送我上下学啊?
姐你又不会赶车。”
“哎~也是。
你姐夫和我公公都得忙山里的事儿呢,暂时确实没那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