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有些为难了——这节礼送还是不送呢?
“自然是要送的。”魏廷瑜一句话没有说完,就被魏廷珍瞪了一眼,道,“都要退婚了,有什么好送的!倒是汪家那边,听说汪夫人受了风寒,有些不好,你应该去看看才是。”
这段时间魏廷珍的火气特别的大,他不敢多说,乖乖地去延安侯家探病。
好在两家常来常往,延安侯家也没有放在心上。
魏廷瑜出了汪家的大门,在街上应景般地买了些雄黄酒、茶叶、粽子之类的,送到了静安寺胡同。
窦昭陪着二太夫人去了三圣庵游玩,窦世英奉诏进宫筵讲,都不在家。
“五小姐呢?”
他来送礼,总得知会窦家的主人一声吧!
高升有些意外,但还是笑道:“五小姐和太太去了柳叶胡同。”
魏廷瑜微愣。
他听窦明说,因为她母亲不满意窦昭进京后没去给她的外祖母问安,在外祖母面前抱怨了几句,外祖母心中不满,当着外人的面说了几句窦昭的不是,惹怒了她父亲,她母亲如今被送到了窦家在宛平的田庄了。
“岳母——她老人家回来了?”他问高升。
魏廷瑜毕竟是窦家的姑爷,知道这些也有可能。
高升没有多想,道:“王大人在云南又立了大功,皇上为表嘉奖,荫封了王家的大舅爷为世袭的千户,王家大摆宴席,王家老夫人特意派人来请太太过去庆贺,老爷就接了七太太回来。”
原来如此。
魏廷瑜“哦”了一声,让随从把礼单交给了高升,路上又反复地叮嘱随从不要把这件事告诉魏廷珍,这才回了济宁侯府。
第一百九十六章愿望
窦明和王映雪回来,看见堆放在厅堂里的礼品,随口问了一句:“是谁送的?”
高升恭谨地道:“是大姑爷济宁侯。”想想又觉得这样的回答对魏廷瑜不够尊敬,补充道,“是大姑爷亲自送来的。”
王映雪听了微愣。
她今天回柳叶胡同,除了恭贺大哥荫封世袭的千户之外,最主要的是母亲给她带信,入父亲托大嫂高氏的父亲——翰林院学士高远征给窦明说了门亲事,要她去商量。
男方姓刘,名碧,字清濯,今年二十二岁,是个举人,比窦明大八岁不说,而且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舅舅资助才学业有续。
高老先生虽然口口声声称这个刘清濯才学出众,品行端方,以后必定前程无量,可这种事谁又说得清楚?父亲当年还是少年及第呢,结果怎样?母亲跟着父亲半生跌宕,子女差点都没能保住。好不容易父亲东山再起,做了封疆大吏,夫妻子女却是一南一北天各一方,几年也见不到一面……她想想都替母亲难过,又怎么舍得让明姐儿去过这种日子?何况像父亲这样能念着发妻的辛苦,富贵之后不忘糟糠之妻的又有几个?那些十年寒窗苦的举人们一旦金榜题名,哪个不是争先恐后地先纳个小妾?难道让明姐儿年轻的时候供那姓刘的读书,等到那刘清濯得志了,明姐儿姿容已老,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刘清濯逍遥快活不成?
这门亲事王映雪没一处满意的,可看到母亲那满心欢喜的样子,她又不好意思直言反对,只得含含糊糊地说了句“明姐儿的婚事得先和她父亲商量才行”,暂且搪塞过去了。
想到这里,她不禁埋怨起大嫂高氏。
不就是她娘家的老爷子帮着明姐儿提了门亲事吗?她却像是自己要娶媳妇似的,把那刘清濯夸成了一朵花,哄得母亲喜笑颜开,要不是自己用话挡着,母亲恨不得自己当场就写了明姐儿的八字才好,至于那么热心吗?!
此时看到魏廷瑜送来的东西,又听说是魏廷瑜亲自送来的,她心里不由的窝了一肚子火,半晌才道:“我们家的这位大姑爷,倒是有心!”
窦明却冷哼了一声,转身穿过中堂,回了自己的院子。
王映雪不解,急急地跟了过去。
“你这是怎么了?”她望着板了脸坐在镜台前卸妆的女儿,“是不是你大姐又欺负你了?你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找你父亲给你做主去!”
“您找父亲有什么用?”窦明冷笑着把牙梳丢在了镜台上,“您只会同父亲争吵,哪一次把话说清楚了、把事件办妥当了的?”
王映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窦明看了又有些不忍,语气缓了下来,道:“外祖母和您说了些什么?我看着您从外祖母屋里出来,脸色不大好?是不是外祖母又教训您了?她老人家年纪大了,说您什么您听着就是了,别往心里去。你难得回来一趟,我让周嬷嬷帮您捶捶腿吧?田庄的丫鬟会不会服侍人?要不要我送你两个丫鬟带去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