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明却打着哈欠说太累,径直回房歇息去了,把窦昭撇在了垂花门门口。
窦世英就拉了窦昭到书房里烤红薯,还美其名曰“你小的时候,我常常和你在书房里烤红薯”。
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还是他的记忆出了问题。
窦昭在心里暗暗嘟呶着,长长地叹了口气,道:“我在想我们家和魏家的婚事……”
窦世英拿着火钳的手一僵,表情也多了几分凝重,道:“你都听说了些什么?”
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女儿不可能完全不知道,但如果说槐树胡同的人把什么都跟窦昭说了,以五嫂治家之严,那也是不可能的。
窦昭正色地望着窦世英:“我听说魏家要退亲……”
“胡说八道!”没等她的话说完,窦世英已沉着脸喝斥一声,“是谁告诉你的?前几天魏家还请了廷安侯夫人来商量婚期,不过是没有挑到好日子,这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爹爹何必骗我?”窦昭冷静地道,“七太太去了哪里?就算是生病,这大过年的,也应该接回来吃顿团圆饭才是。王家前些日子来送年节礼,派来的人怎么问也没问七太太一声?爹爹不要以为我还是个七、八岁不懂事的孩子。”
窦世英哑然。
窦昭趁机道:“我也不想嫁入魏家!”
窦世英大惊失色:“那怎么能行!我不过是气魏家对你不敬而已,魏家又没有大错,就算是有些异样的心思,那也是景国公世子夫人从中捣乱,与魏家有何关系?济宁侯又三番两次地来家里道歉……你不要听那些妇人怂恿,两家结亲,哪怕是得意亲家,也会为了嫁妆聘礼之类的事有些不快的,哪有一说不拢就退亲的道理!你不要胡思乱想,这些都是爹爹的事,你到时候只管高高兴兴地嫁过去就行了。对了,你出嫁的时候,是喜欢让十一背你上轿还是十二背你上轿。”又后悔,“如果你有个亲兄弟就好了。”
窦昭才不会被窦世英乱了思绪,她笑道:“人家蔡大人年过四旬还给十嫂添了个弟弟,您现在给我添个弟弟也不迟啊!”然后道,“爹爹也不要岔开话题,我是真心不想嫁到魏家去。”
窦世英听着急了起来。
窦昭忙道:“爹爹您稍安勿躁,听我把话说完。”
窦世英微愣。
窦昭已道:“我仔细想过我和魏家的亲事,总觉得和他们家没有缘分——早些年,老济宁侯在世时,魏家对我们家冷冷淡淡的,我们家也没有把这婚约当个事,直到我十三岁,两家的婚事也没有个说法。后来,何家来提亲,我们家不想卷入何家兄弟的纠纷中去,这才拿了魏家的婚约做借口,魏家碍于情面,勉强答应了,结果老济宁侯又去世了。好不容易等到济宁侯除了服,我也守了三年,如今拨云见日,终于到了要商量婚期的时候,却又传出魏家要退亲的谣言,这一波三折的……我就想起您从前说过的话,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不强求。或许,我就算是嫁到了魏家,日子也会过得很艰难。既是如此,又何必非要强求?毁了自己的一生!要知道,说出这话的可是魏家的大姑奶奶,济宁侯府又一向唯这位大姑奶奶马首是瞻的!”
窦世英知道女儿说的是实话,可退亲……他还是犹豫道:“话虽如此,可这日子也是人过出来的,嫁到谁家没有个矛盾的?魏家的大姑奶奶是有些不靠谱,可她毕竟是嫁出去的姑奶奶,济宁侯是独子,又已经承了爵,没有手足阋墙、妯娌之争,比起那些人口繁杂的高门大户,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你要往好里想才是。”
两世为人,窦昭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仅凭自己的一席话就能打动父亲,让他出面帮自己和魏家退亲,要不然,自己又何必以柔克刚,要从魏廷珍身上下手呢?
在父亲和长辈们的眼里,魏廷瑜就算不成材,好男风,甚至是没有成亲就整出个庶长子来,这些都不算是什么大错,要紧的是对与窦家结亲重视不重视,对自己这个结发妻子敬重不敬重,所以只要魏廷瑜表现出浪子回头的诚意,打发了娈童和小妾,低眉顺目地上门道歉,给足了窦家面子,这门亲事就还得将就。
这也是为什么窦昭怕纪咏cha手的原因。
纪咏看重个人的感受,他的计策往往以人为根本。这是帝王之术,也是臣子之术。因为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立刻改变格局,所以他能算无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