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夫人呵呵地笑,道:“原也不想打扰你们的,可你们家宋大人对我们家四郎有伯乐之恩,我们家四爷说,他成亲,无论如何也要请宋大人做媒人。你到时候可一定给去给我帮忙。我们分宗出来,也不过他们兄弟三人而已。”又道,“若不是分宗,我还没想到让少瑾做我的儿媳妇。如今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宋夫人安慰郭老夫人良久,留郭老夫人在家里用了午膳,这才亲自送了郭老夫人离开。
晚上宋景然回来听宋夫人说起,欣然应允。
先不说两人现原关系,就程池的学问也值得他尊敬。
宋景然和章惠顺利地接下了媒人的差事,程劭那边也很高兴,对程池道:“你可要多生养几个才好。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家里多几个孩子,热闹些!”
程池想到来时满院子的寂静,就笑道:“若是我们有两个男孩子,就过继一个给汾从兄好了。”
程劭却摇头,黯然地道:“你若是有心,过继一个孙子给训哥儿吧?我不能让他做了孤魂野鬼!”
程池望着两鬓全白的叔父,第一次有了酸楚的感觉。
或者是因为自己也要成亲了,心变得柔软了吧?
可等到自己有孙子的时候,二叔父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程池想了想,道:“二叔,要不您从善堂里抱个孩子回来养吧?”
程劭愕然。
程池沉声道:“那年我去淮安拿盐引,遇到了永定河决堤,淮安城外不是失去父母的孩子就是失去孩子的父母,我当时就在想,在这样的苦难面前,家族的传承是如此的脆弱,是家族的传承更重要还是性命更重要?”
这就好比是在问生恩和养恩谁更重要,都是个无解的话题。
程劭微微地笑,道:“恐怕是家族财产更重要吧?”
程池哈哈大笑。
程劭道:“这件事等你成了亲再说吧?我年纪大了,就算是孩子抱了回来,我也没有精力扶养。”
可到底是动了心。
程池笑着喝了口茶。
☆、第四百五十三章下聘
郭老夫人那边,不过两天的功夫,就准备齐整了。
请了老太爷的学生、翰林院掌院学士吴早秀的儿媳妇顾氏为全福人,跟着官媒一起去了保定府下聘。
那顾氏是海宁顾家的旁支,程筝的夫婿顾绪在詹事府任少詹事,也兼着翰林院的学士,所以程泾的姻亲里面,第一个知道程池婚事的,竟然是顾绪。
因吴早秀家六代同堂,顾氏是京城有名的全福人,找她说亲的人很多,顾绪也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周程两家交换了庚贴,准备下聘,顾绪有天早上无意间问程筝:“池叔你要成亲了,老夫人年事已高,你不过去帮帮忙吗?”
“什么?”程筝愕然,“池叔父要成亲了?你是听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池叔父要娶谁家的千金?”
程池的婚事是程家的事,他们又是小辈,自然不用和他们说什么。
可法理还不外乎人情,程筝是老夫人最看重的孙女,在金陵的时候家里有什么事的时候郭老夫人还会写了信过来和程筝,程池要成亲了,这么大的事,于情于理,郭老夫人就算不和程筝讨论哪家的姑娘合适,也应该会提前告诉她才是。
夫妻俩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程筝立刻下了炕,对顾绪道:“我今天可能会回来的有点晚,你别等我了。”
顾绪却道:“听说是保定知府周大家的二女儿。就是那个曾经养在老夫人屋里的那位二表小姐。
程筝的脑子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祖母怎么会为池叔父求娶周家的二小姐?
嘉善他……
大家以后一个锅里吃饭,怎么相处?
少瑾比她还小十几岁呢?
这都不说,池舅舅迟迟没有成亲,找个小她十几岁的小姑娘很正常。可周少瑾,是四房的外孙女。和池舅舅隔着辈份呢?没有分宗之前,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但分宗之后……
有什么东西从程筝的脑子里一闪而过又没有抓住。
她头痛欲裂。
虽说两家不像从前那样亲密了,可到底做过那么久的姻亲,有些事还是应该顾着一点才是。
偏偏池舅舅马上要出仕了……这岂不是递了把柄给人拿捏?
程筝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望定定地望着顾绪:“这消息可靠吗?”
“听吴大人说的。”顾绪倒没有程筝想得多,只是觉得这件事有点违反常理,程筝应该回去看看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也知道。吴大人家的三儿媳是顾家的姑娘,她生了五子三女,常给人做全福人的。我是听吴大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