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同行的人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开始谈着自己的想法,言语里都是透露出对局势的不安,对未知的恐惧。我心里也黯然,他们说的不错,这等乱世,哪里还有什么安身之所?
那群小商户喝了几口茶以后,就吆喝着上路了。
“昭儿,你先坐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奶娘对我说完以后,就到了商队的人跟前,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时不时的把目光投向我这般,用手比划交流着。我抱着包袱,疑惑的看着他们,心道,奶娘这是要做什么?
过了不久,她回来的时候已是满脸笑容,掬着笑意对我说,“这下可好了,那些是刚好是去东郡的商人,他们答应了顺便捎我们一起上路,这就不用怕我们孤儿寡母的没人照应了!来,赶紧拾掇一下,他们就要启程了!”
这次,我是第一次没有听她的话,依旧坐着不动,满脸问号的看着她,我们竟然要去东郡?这么多的地方不去,为何非得去那里?
是她养大的我,怎会不知我在想什么?只见她解释道,“你是问奶娘为什么带你去东郡?奶娘带你去找你外公,现下这等乱世,就我们两个很难存活,等到了东郡,见着老爷以后,就可以安心了。”
什么?我居然还有外公?我有些哑然,这倒是新鲜事了,我可从不知道自己还有亲人,如果真有外公,为何我还要单独和奶娘度过这么些艰难的年岁?况且……东郡啊,是个比柔阳好不了多少的地方,或许到时还要凄惨上几分也不一定!
于是我拉紧她的手,猛的摇着头,想表示自己不愿意去那里。
谁知却被奶娘误以为我是害怕见到素未谋面的亲人,为了这个而担心,所以她拍着我的肩膀安慰道,“别怕,有奶娘在呢!二老爷的脾气还好,就是大老爷可能为人严肃一些,可你们毕竟是血亲,他总不会置之不理的,只要我们安安分分的,说不定能过上好日子呢!”可是她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对最后的那几个字充满了不确定。
见我还是不为所动,她苦笑道,“若不是呆不下去,奶娘也不想带你回去那个地方,都怪我没本事……”她一直在自责的喃喃低语。
我苦笑,先不说为何我这身体的主人十几年有家人等于没有,他们会不会接受我不说,仅仅在我知道的那么点历史看来,东郡会在接着的元隆十二年将被攻陷,我们若去东郡,就好比才出虎穴,又进狼窝了。
可惜我不会说话,她又不识字,怎么沟通?再者,若我真说了两年后会发生什么事,真的发生了不把我当妖怪来看?哎……难道这就是上天的指示?
若要我一个人为了偷生,而抛开奶娘独自离开也是做不到的。况且在这个时势,我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身无长物,又没有一技之长,能做什么?若是男儿身,或许还可以投身军营,凭着从穆史里知道的一些先机,说不定能当个半大的参谋,可惜我又是个哑的,哎,天意如此,也只能这样了。
于是我唯有无奈的和奶娘跟在商旅车队的马车后头,一路往东郡而去。好在,那商队并不是什么披着羊皮的狼,会在中途对我们两个手无寸铁的妇孺下手。在路上也没有发生电视剧里常有的杀人越货的场面,于是,就这么颠簸颠簸了大半个月,几经辗转,终于到了东郡。奶娘转给了商队一些银子作为载我们来的酬劳以后,我们就分道扬镳了。
远远的,就可以见到了高刻着“东郡”二字的高大城门,城墙坚不可摧,在城外有一条蜿蜒清澈的护城河。我们越过了可容四辆马车经过的石桥之后,就来到了城门口。在这里进进出出的,有乘轿子的达官贵人,有拉车挑担的农夫,也有三三两两的文人,光从人数和穿着看来,东郡似乎比柔阳更繁华富庶。
此刻我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一次见到世面一样,处处赞叹着,巍峨的城墙,旖旎的风光,闲适的百姓,这里,就像一个盛世的缩影。时值深秋,却看不到一丝丝破败的样子,又有谁会想到,在这之后两年,富丽的东郡会因战乱而趋于破败呢?如果我没有看过那本书,打死我也是不会相信的。
我扶着奶娘慢慢的走进了城里,顿时感到豁然开朗,通往城门的主干道十分的宽大,约莫可容八辆马车并行,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顾客盈门,好不热闹。我不时的左右张看,好奇着这对我来说十分新鲜的景象,这种繁华,我只在电视里营造的场景中见过,而真正见识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奶娘似乎本来就是东郡人,轻车熟路的。她先找了一家客栈洗去路上的风尘以后,我们换了干净的衣裳,她又让我变回女儿装扮,然后就带着我东转西拐的,很快就在一座高门大宅前停下来。看来,这里就是我那位素未谋面的外公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