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种田直播日常(453)

作者:平安如意 阅读记录

民以食为先,国以粮为本。泾阳百姓虽然早知道了这“第六谷”,但他们从未就见过,良种亦未发到他们手中。虽然他们心中羡慕极了第一批拿到种子的,心里也曾幻想过,但毕竟都是虚幻。如今,却有人斩钉截铁告诉他们,明年便会有良种发到他们手中,叫他们如何不欣喜若狂。

越来越多的人围到告示前,几乎要将这城门围的水泄不通。

云笙当即又增派了人手,才湛湛将场面控制下来。第二日,她便派了人,去泾阳附近的各个村落宣传。

忠仆拿着铜锣在村里敲打,将所有人都召唤齐了后,大声道:“良种有限,每家每户分到的都不会特别多。贵主让我带话给大家,到时候请大家整治出一亩土地,贵主会让人来教大家间种法。其他作物,大家仍旧按照往常不变。待种了一回,大家自个儿留好良种,以后就得靠你们自己了。”

“那贵主能给我们分多少良种?”

忠仆喝了口水,继续道:“这良种数量,自然是按照此次种植后的产量来分的。公主府的良田,也是需要人去操持的,现在正在招人。贵主喜欢勤劳能gān的青壮,也喜欢经验丰富的老人家,你们可以先去应聘,若是聘上了,不仅可以拿到酬劳,还能提前分得良种。这数量,定然是要比其他人多的……”

众人“哗——”地一声,议论纷纷。接下去,又有人去问其他问题,忠仆大的口gān舌燥,他觉得,自己似乎是要将这一辈子的话都说完了。

良种的事情刚宣传完毕,招聘农人的工作又如火如荼展开。

就在这时,云笙又甩了个爆炸性的消息。这消息的威力,直接震动了长安和附近的城市。

云家图书馆开业了。

图书馆就在云笙买的第二座酒楼后面的宅院。那座宅院不小,是个五进的大院子。这个院子的主人家人口较多,当初修建时,以实用为主,故而宅院里大多都是屋子,屋子边则见缝插针,开垦了小片菜地。

图书馆的装修规格,和云家家学的装修规格是一样的。每一个房间中,都铺上了地暖,装上了公共卫生间,房间的角落里,装有两个铜盆。这样,图书管里就是冬暖夏凉,学子看书时,可以减少很多外在的影响。

房间的装修和现代图书馆类似,一半用来放书架,另一半则摆放桌椅。相对于跪坐,云笙更喜欢椅子桌子,所以这一次,图书馆全部引入胡凳胡桌。

图书馆的书籍,则由多家提供。一部分是当初单容换购蛟蛇肉的书籍,一部分是从皇宫里借的,一部分是从崔家借的,一部分是云笙让人在市面上搜罗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各家大佬从自家挑出一些送的。

因为崔家和皇家的书籍是要归还的,所以图书馆规定:学子可借阅书籍并为图书馆免费抄写。抄写五本以后,图书馆免费提供纸笔,学子可选择一本书籍抄写,将抄写的书籍带走。

唐朝的这个时候,一本书籍的价格仍然很贵。许多学子困窘一生,也未必能拥有多少书籍。哪怕自己抄了书拿出来卖了,总能得些银钱,无论如何,这就是一条活路。故而此规定一出,长安附近的学子激动地热泪盈眶。

除此之外,云笙还特意联系了直播间的专家组,编纂了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农学类等的书籍,自己特意去将知识学透,在图书馆和云家家学免费教学。

这一规定一出,整个长安都哗然了。

早已经开辟了长安——新丰路线的人,得到消息后立刻又花大钱买了几辆车,组建了车队,开辟了长安——泾阳路线,专门送那些学子往返于长安和泾阳。

清晨,旭日东升,坊鼓声如水波般传开。长安的城门外,许多读书人拎着包袱,付了三个铜板,坐上了去泾阳的牛车。牛车里挤了许多人,一直到所有牛车都挤不下了,车夫才高喊一声,驾车离开。

经过一天的路程后,众人终于一身疲惫地到了目的地。天色快要昏暗,城门还未到关闭时间。车队的领头上去jiāo了牌子,道:“咱这一车人全是去图书馆的,麻烦给行个方便。”

守门的侍卫接了牌子后,将车队里的人数了一下,做了登记后,大手一挥道:“行了,都进去吧,你们的入城费都记在公主府的账上了。”

读书人惊喜异常,忙道了谢进了城门。这入城费虽说要的也不多,毕竟也是钱。出门在外的,能省一点是一点。

刚入了城门,便有人等在那边。见了他们,那人笑着说:“诸位可是冲着图书馆来的各地学子?”

那些读书人便纷纷问道:“你是何人,等在这里作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