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公那人,是最忠心于成帝的,故而这几十年来都是成帝的心腹,纵然太子跟肃王多有拉拢,他却对谁也不曾表态,然而却谁也不曾得罪,没想到竟跟熙王交情如此:肯把这最机密的消息说给他知道。
熙王明白小唐的意思,便笑道:“别看九爷爷甚是油滑似的,然而他对我却是极好,我自小在宫内、没遇见你的时候,被人欺凌,也多亏九爷爷照顾着我,倘若不是这样,只怕我也没有命等到遇上你了……”
熙王眼圈儿微微一红,却偏又一笑,道:“小时候,我被人欺负,每每就有不想活了的念头,九爷爷会偷偷跟我说,说我是个有福的,我只是不信罢了……然而一路至此,说来我倒果然是个有福的,有九爷爷暗中关怀,也有你一路陪伴。——你们都是我最不能背弃之人,你可以疑心所有,我只盼你别疑心我的……心意。”
小唐无声一叹,低头喝了口酒,又问:“杨九公跟你说了……什么?”
熙王道:“九爷爷虽然疼我,但到底是谨慎之人,又且对父皇忠心,故而并没有跟我多嘴别的,只在我跟他说起怀真的时候,他无意中提过一句,……他说怀真身上……有昔日德妃娘娘的影子。”
——而对熙王这样七窍玲珑的人来说,一句话已经足够了。
小唐笑了笑,道:“原来如此。”
熙王见他浅笑,便问道:“好了,我已经把我所知的尽数都告诉你了,那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小唐见问,却有些不能答。
然而熙王把自己的秘密都告诉了他,他却瞒着,倒像是有些……可若真的把金钗的事儿说出来,确认了怀真跟应兰风的身份,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另有后患。
小唐犹豫的当儿,熙王明白了,因笑道:“我倒是多此一举了,你跟小怀真如今是夫妻了,只怕她有些破绽之处给你知道,也未可知。你不同我说也罢,我不问了就是,免得你为难,——说了半天,菜都凉了。”
熙王说着,就叫丫鬟来,把菜拿下去热,又叫上几道新鲜菜色。
小唐耳畔听着他吩咐,便道:“你可知,此事皇上知道与否?”
此刻丫鬟都退了,熙王回头,淡淡道:“九爷爷都觉着像,只怕父皇也心知肚明了。然而父皇始终都不肯明示,这自然是个不想揭破的意思了。”
小唐原先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就算知道了内情,也始终不敢对任何人开口,这些皇家密辛,绝不是什么绯闻八卦一般,说说就算,动辄便是性命攸关。
成帝既然不肯明示,自然有其缘故,谁又敢乱翻腾?
何况太子肃王连续出事,倘若再弄出个真假皇子来,让国何以为国?
更加不必说竹先生又把个张烨带回来了……好不容易才认回了皇太孙,倘若还有别的事儿发生,整个皇室颜面何存。
而且皇族骨血这种事情,小唐当真宁肯应兰风不是,在他而言,肃王太子都倒下了,别说应兰风的身份可否有证,就算真的证实了……那立储之事,该怎么议论?没有人能接受一个横空出世的“皇子”登上大统,何况这皇子原本是位令人敬仰的重臣。
就算是这重臣的身份曝露,只怕也要引得群臣哗变了。
退一步言,熙王早就是众望所归,其实早在太子出事之后,虽然看似肃王在前,但群臣都是善观风向之人,暗中早有一半儿的臣子看好熙王,只有那些鲁钝不堪的,才一力地巴结肃王。
别的人不说,只说是唐家,早在林沉舟着手对付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暗中跟熙王接洽了。
所以不管出自何种考量,应兰风的身份,绝不能变。
只能是稳。
小唐明白,熙王明白,成帝更明白,如今众人所做的,就是按兵不动,皇太孙认回,安顿于昔日太子府中,应兰风仍是辅国重臣,而熙王顺利登基,天下大治。
小唐端起杯子,不知不觉又饮了一口,烈酒入喉,有些烧心。
这机密,他本不想跟任何人说,然而如今却同熙王交待了。
而熙王既然知道了,那么小唐也已经没了退路。
他慢慢地喝着酒,眼底泛起思量之色,熙王也打量着他,仿佛知道他正忧心,因此竟一声也没有打扰。
半晌,小唐终于放下酒杯,说道:“你方才说我先前疑心你之类,我并非故意要疑你,只是你该清楚,你毕竟要登上皇位,到时候君臣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