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将江南文人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庞大的姻亲关系和错综复杂的人脉网络之外,书院,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从七八岁的小童到十几岁的秀才,乃至一部分举人,都有可能在书院里就读。他们会在这里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几年乃至十几年。等到他们离开书院,入朝为官,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小团体,并且向心力强大,难以分化。
这也是当初平安知道皇帝让赵璨来天一书院就读之后,认为皇帝只是疏远他,还没有打压他的原因。——他在这里读三年的书,等到将来回朝,一旦要争那个位置,如今的同学和师长们,就都是他的人脉。
所以朝廷若是对书院出手,王从义丝毫不觉得吃惊。
不过他也没有追问,平安不开口,他可以自己琢磨,却什么都不能说。
在崇州城的码头下了车。平安看了看周人挤挤挨挨熙熙攘攘的场面,忍不住感叹道,“这里看起来你,倒比京城还繁华热闹些。”
王从义道,“崇州府有河有海,商人汇集,自然繁华热闹。”
“江南七个州,岁入占全国几近一半之多。”平安忍不住眯了眯眼睛。这么重要的地方,朝廷怎么可能没有打算,放任自流呢?也许赵璨的到来,本来就是皇帝闲闲一笔,若是能铺开一条路自然好,铺不开也会有别的选择。
那自己该怎么做呢?
将最后的人手安排下去,平安身边就只剩下七个人了。他就带着这些人,换了衣裳,雇了马车,扮成大家公子出行的样子,戴上几大车行李,浩浩荡荡前往天一县。
因为天一书院的存在,天一县的繁华热闹处其实不下崇州城。但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崇州的热闹是一种嘈杂,带着市井气息。而这里的热闹,却是一种文气,来往的人都举止娴雅,谈吐风流,大家都放低声音,不会有人大喊大叫,扰人清净。
文治的极致,可能就是这样子了吧?平安忍不住想到一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他们在这里住下,平安便将人全部都撒了出去,探听消息。他没告诉他们要什么消息,只让他们把所有消息都带回来。他相信,赵璨在这里绝不会碌碌无为,关于他的消息一定不会少。
至于平安自己,则带着王从义,每天在县城里瞎晃悠。
平安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比其他人都先找到线索。那是一座书斋,名字却极为霸气,名叫“天下书斋”。平安忍不住走过去,然后视线便微微一凝。
在书斋匾额下面,还题了一行小字:愿天下人皆可读书。
第51章 重逢后各自有心
这话实在是太熟悉了,以至于平安几乎是一看到,就明白这是什么地方了。
当初他跟赵璨约定,如果赵璨能够将江南的印刷作坊都整合起来,制定统一的标准,推广活字印刷术,那么等赵璨回京,他会送他送一份大礼。
平安没有想到,三年时间,比自己年纪还小些的赵璨,竟然真的做到了。他具体做到哪一个程度,平安还不知道,但光是看这家占地面积十分宽广,士子盈门的书店,便知道它的影响力了。
平安更没想到,有朝一日来宣赵璨回京的人,竟然会是自己。那时他也没有想好大礼是什么,但总归脱不出把后世人所共知的一些东西拿出来给赵璨,让他能用上。
不过现在,带来能够回京的消息,恐怕就已经是个巨大的惊喜了。
世事变化总是十分有趣,有一些人们看不清楚的规律在其中主宰着,造成的结果也五花八门。但这样的碰巧,或许也正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平安微微一笑,迈步进门。
活字印刷术是他自己在这里一点一点推广出来的,印出来的书是什么样子,平安当然也很清楚。这个书斋里卖的,全都是活字印刷的书,看上去就比其他的精细许多,也难怪生意好。
平安转出去,又逛了两圈,果然发现,这县城里竟已经没有别的书斋了。就有一两家小店,也只卖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天下书斋里并不出售。
不知道别的地方又是什么情形。平安心里想着,转头对王从义道,“回去吧。”
“大人不再逛逛?”王从义有些不解。平安在这里瞎转悠了半天,到底在看什么,他到现在还没研究出来。可看平安的样子,分明已有所得。
莫非大人的智慧果然远在自己之上,并非自己所能够揣度?这么想着,王从义对于自己跟着平安来到崇州,忽然感到十分庆幸。
平安道,“不必看了。”
王从义心道果然。他已经有了一种预感,自己往后跟着提举大人,升官发财指日可待。至于其他人嘛,那就只能自求多福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