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逢春(重生)(276)

孟大强家的茫然的摇头,表示不知。

“她无凭无据的,老大怎么就能认了呢!”老太太默了会儿,突然气急败坏道。

孟大强家的缩脖子,附和。

“后来王妃怎么说的?”老太太又问。

孟大强家的脖子缩的更短了,抖着嗓子小心翼翼的跟老太太道:“听太太话里的意思,王妃似乎似乎是想和咱们詹家断绝关系!”

“放肆!这种话岂是她一个小辈敢说的出口的。不过就死个了姨娘罢了,就那个狐狸精,当年纵然是老大没动手,我也会动手!”老太太厉声道,“巧雁,去,把他们夫妻都给我叫来。真是的,活了一大把年纪了,话都不会说!一面之词罢了,无凭无据的,凭什么认下。我这老婆子还真要倚老卖老,好好教一教他们怎么说话了。”

……

清玉回了王府没多久,便听说大太太那几个庄子出事儿了。

缪嬷嬷本来还惋惜王妃舍去那几个庄子的,她当时还觉得用它们作为詹三爷的新婚贺礼未免过于重了些。如今瞧瞧这光景,还是自家主子有远见。

“奴婢怎么就没想到,大太太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把好东西赠给主子!奴婢竟以为她这回甘愿服输呢,奴婢可真没脑子!”缪嬷嬷随即伸手狠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多行不义必自毙。压根没指望占她的便宜,更不信她能把好东西送给我。这回我本就没做什么,只把她送我的东西送了回去,有什么麻烦也只是她们自家的事儿了,跟我无关了。大太太这回是自作自受,她愿意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便与别人无干了。”清玉边回答,边拿下云鬓上的孔雀衔珠步摇。

“是这个理儿。”缪嬷嬷应下,连忙伸手接下首饰,这可是王爷前月送给王妃的,王妃每日都戴,自是珍惜的紧,她必要小心的收在紫檀色的匣子里才可。

“我前些日子叫你查的事儿可有眉目了?”清玉问。

缪嬷嬷迟疑了下,回道:“十六七年了,宋家的人死的死,走的走,竟没一个剩下的。奴婢派的人倒是从宋家的老邻居那儿打听点消息,也不知道准不准。”

清玉蹙眉,放在妆台的右手禁不住握紧拳头。“奈何半点证据都没有,否则,真恨不得把他的恶行公之于众。”这样至少能为替本尊死去的母亲讨回公道,奈何她如今除了缪嬷嬷“一面之词”,什么证据都没有。

缪嬷嬷看出主子再着急,忙劝她别上火,一切都要慢慢来才好。

清玉点点头,吩咐缪嬷嬷道:“以后詹家那儿你别去了,也少出门。我怕詹家那边会有什么馊主意出来,对你下手。”

缪嬷嬷感动的点点头,有这般替她着想的主子,她就算是死了也甘心。

“至于宋家那里,尽量找熟悉当年情况的人打听,我要知道宋姨娘的死因。”清玉觉得这事儿只有原因清楚了,才容易有突破。

秋收之后,入冬之前,约莫有小一月的农闲时间。

十里八乡的农民们都知道永安王妃招人去挖坑,待遇极好,趁此时机皆不约而同的前来领工做活。工钱是日结的,按量给钱,十分公平,大家都愿意在这干。哪个养家的男人都想多攒点钱过年,给家里老母添新衣,给妻儿多吃碗肉。大家做工的气氛好,都勤劳肯干,速度也越来越快了,临到冬寒之前,已有上百亩地挖成数十个塘子。

来年一开春,清玉便命工匠建造水渠,往这些塘子引水。京城地界春雨多,时常会引起小水患祸及下游,以至于下游的农户们都不敢早种,晚种又影响粮食的生长和收成。今年因上游王府庄子的引水,惠及下游,可令这些农民们高兴坏了,心中自是对永安王妃感恩戴德。

瞧瞧人家永安王妃,那才是真正的贵族!不仅长相如神仙入画,还识大体,最难的是她愿意惠泽百姓。不但给百姓们提供挣钱的活计,还顺便解决的这条河春水祸患的头疼事儿。

农户们对永安王妃感恩戴德,自然对永安王的印象也好了。俗语说,什么夫娶什么妻,永安王能娶得这般贤惠的妻子,将来也必是贤王的料子。农民们都是心眼实诚的人,你对他好,他们就会记着一辈子,也不管什么鬼留言,只信真正对自己好的是谁。

塘子里第一批鱼苗已经放下去了,清玉稍微安了心。

缪嬷嬷倒是为剩余的上百亩的沙地发愁:“这离河近的,倒还好说了,远的,引水麻烦,又不能种,可还是个老难题。”

“倒也不难,回头叫人伐些木材,围几个场子,养些猪羊。”清玉建议道。

缪嬷嬷闻得此言,眼前一亮,直拍手道:“主子厉害!这法子真真的好,养猪羊比种地更挣钱,而猪样的粪便还能把土养肥了。如今遭了塘子引水,河也不会改道,过两年,这片地必然比那儿块地都肥沃。”

鱼七彩/七彩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