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分?成绩不错啊。”戚夙容暗暗赞道。其他书院的参赛者至少是十人以上,而英书阁只有季云、孙凌轩、黄徵三人,却夺得了仅次于白阳书院的分数,表现相当出彩。
戚夙容在各个号房中一一走过,遇到有意思的考题便停下来观战,寻思着若是自己该如何解题。一路走过来,她终于发现了一个熟人——英书阁的孙凌轩。
他参加的是比试很有意思,是考验对诗书内容的领悟力和记忆力。
夙容到场时,听到考官问的是:“《论语》全篇有几个‘子曰’字?”
夙容无语,这纯粹是在刻意刁难吧?谁答得出来?
众参赛者果真都是一脸菜色,一边在心里怒骂,一边发狂地默诵论语。
正在这时,孙凌轩出声答道:“《论语》中一共两百零一个‘子曰’。”
“回答正确。”考官点头。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用看妖物的眼神看向他。
接着考官又问:“请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倒背《陋室铭》,错漏两次即出局。”
这题目真是一个比一个刁钻。
戚夙容同情地望着这群参赛者,不知他们如何在心里踩踏考官……
《陋室铭》虽然不长,但想要做到倒背如流,考验的不单只是记忆力。
“有之陋何、云子孔……”孙凌轩的声音再次响起,表情比刚才还轻松,在众人刀剑般的目光中,一字不漏地倒背完了《陋室铭》。
这家伙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还能给其他人一点活路吗?
比记忆力,一个孙凌轩就虐杀了在场所有参赛者,简直是独领风骚。
估计这场比斗之后,他“过目不忘”的本领,必然人尽皆知。
接下来的比试可想而知,完全成了孙凌轩的个人秀,待到结束,众人皆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解脱般的表情。
戚夙容暗暗好笑。她估摸着下一届文斗,考官们不会再出这种刁钻的考题,还是安安分分地背诵诗文吧。
孙凌轩为英书阁再夺四分,总分反超过白阳书院。
他刚走出房间,就看到了戚夙容。
“卓学弟,你还是来了。”孙凌轩几步走了过来。
“孙兄,刚才的比试真是让小弟大开眼界。”戚夙容由心赞道。
“卓学弟过奖了,在下也只是记忆力超过常人。”孙凌轩摆摆手,说道,“对了,学弟待会想比什么?”
“暂时先看看。”戚夙容笑道,“小弟才疏学浅,可不敢献丑。”
这时,几名少年走过来,问及戚夙容。
孙凌轩一一介绍,算是混个熟脸。
而后,他带着戚夙容去了另一个比试点。
此处比的是斗诗,以“冬”、“松”、“鱼”为题,分别作诗一首,时限为半个时辰。
孙凌轩指着角落出一名身材微胖的少年说道,“那是黄徵,与我一同拜入许先生门下,长于诗词歌赋。”
戚夙容定睛望去,只见那少年相貌憨厚,眉眼带笑,如弥勒佛一般可亲。
孙凌轩和戚夙容到场时,他正好完成最后一首诗,稍作整理便向考官递交了诗作。
转身之际,看到孙凌轩,立刻颠颠地跑过来,笑眯眯道:“孙兄,你比完了?名次如何?”
“自然是拔得头筹。”孙凌轩笑着回道。
“厉害!”黄徵竖起大拇指,随即望向戚夙容,问道,“这位是?”
“他便是许先生收的第五位学生,卓凡。”
“啊,卓学弟,你好,在下黄徵,有礼了。”黄徵报了抱拳。
“不必客气。”戚夙容回礼道,“黄兄神色从容,想必答得不错。”
“我亦不知。”黄徵摸了摸鼻子,呵呵道,“已然尽力了。”
此人心性倒是豁达。
戚夙容微微一笑。
黄徵睁开眯缝的眼,夸道:“卓学弟长得真是喜人。”
喜人?这是夸赞吗?戚夙容默然。
孙凌轩则拍了拍额头,说道:“你以后还是别随便夸人得好。”
“哦。”黄徵摸摸鼻子,憨憨地笑着。
“好了,你这边阅卷还要一些时候,我先去看看季云学兄吧?”
孙凌轩招呼众人,朝另一边的号房走去。
季云参加的是辩学,此次以“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为论题,自由阐述观点。论题深奥,蕴含着万物相生相对的观念,难度颇大。
戚夙容暗想,待会应该可以看到一场精彩的辩论。谁知三人到场时,辩学已经结束。
环视众参赛者,个个面有愠色,无不怒瞪着站在头前的季云。
“看来季云兄这次又出了风头。”孙凌轩笑道。
周围议论纷纷,各执一词,想必刚才的辩学争议颇大。
几位考官亦讨论了许久,最终排出了三个并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