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1339)

顾苏氏愣愣的看着他。

“我对他心怀愧疚,却也心怀感激,至于嫂子,”顾乐康轻笑道:“当年还是她点拨了我几句,不然我也没时间做准备,后面肯定会更心苦。”

顾苏氏伸手握住他的手,“现在都好了。”

“是啊,现在都好了,我有了你,还有了儿子,一切都好了。”顾乐康握住她的手轻声笑道:“他不怪我,我心安了许多。”

顾乐康心情放松下来,倒是觉得日子比以前还要好过许多,方氏的精神依然不好,偶尔会自言自语,说些疯癫的话,但大部分时间她都是安静的。

顾乐康和妻子每天都抽出时间来陪她,让她到花园里散散心,看看孙子,她的情况虽没有好转,却也没有再恶化,最要紧的是她不会再提起顾怀瑾。

但顾老侯爷却不行了,他本来就是在熬日子,一直撑着不敢死,生怕他一死顾乐康就要守孝,因此断了前程。

但现在他儿子死了,顾乐康已经要守三年孝,伤心失望加之放松的心态一来,他便熬不住了。

顾怀瑾出殡一个多月后,顾老侯爷也去世了。

顾老侯爷算喜丧,大家并不多伤心,但连着办两场丧事,侯府里低落不少,有一种日暮西山的感觉。

这一次,顾景云都不带家人了,仅自己来上三炷香,虽有些责怪的声音出来,但大多数人是沉默。

那些杂音存在了一段时间也就慢慢消失了。

忠勇侯府由顾怀德降爵继承,侯府变成了伯府,顾怀德忍不住和儿子顾乐庄感叹道:“果然如你祖父所说,我们府上要没落了。”

“父亲,都是儿子无能,没能建功立业……”

顾怀德摇头感叹,“怎么能怪你,现在是太平盛世,武将难有出路,而我们家的人除了你三叔那一房在读书上都没有天赋,想要出头太难了。”

提起这事他就不由想到顾景云,忍不住叹息,“要是顾景云不分宗也好了,有他和康儿在总能把侯府撑起来……”

顾乐庄抿嘴不说话,心中暗道:那还不是你们当年做得太狠,把人休了也就算了,还派人去追杀。

顾怀德显然也想到了这件不太光彩的事,轻咳一声道:“你祖父丧期未过,承爵就不用大半了,我们自家吃个团圆饭,把匾额换了就行了。”

“是。”

等顾怀德承爵,祖父的热孝也过,顾乐康就开始计划着回老家守孝。

顾怀德有些不赞同道:“守完孝你还得谋官,何必回乡?虽说守孝期间不宜饮酒作乐,但一些交际往来还是可以的,你总得为孝后考虑。”

顾乐康却道:“大伯,我在京城并没有几个朋友,还不如回乡安心读书。”

“在京城不也能读书吗?”

顾乐康沉默了一下道:“大伯,我不想留在京城,一是因为我在京城不好受,二是留京对我母亲的病情不好。”

顾怀德闻言叹息一声,顾乐康当年为了离开京城连庶吉士的考试都不愿意参加,出仕后若无必要坚决不回京,每次回来留的时间不会超过两月。

他到底不忍强求他,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

顾乐康这才退下。

他带着母亲和妻儿回乡,每日都读读书,下下棋,或下地看一下庄稼,每日过得惬意不已。

离开了京城,远离了那熟悉的环境,又没有了顾怀瑾,方氏的病情好转了许多,虽然偶尔还会恍惚激动起来,但情况比以前要好许多。

顾乐康更不愿意回京城了。

要不是孝期将满,京城写信让他回去除服,他几乎要忘记了他的另一重身份。

顾乐康想要留下妻子和母亲,只带儿子回京,这对母亲的病情有好处,免得她回京看到熟悉的地方病情又恶化。

但方氏一看见他们收拾东西没收她的立即紧张起来,每日都亦步亦趋的跟着儿子,不停的问道:“你要去哪里?是不要母亲了吗?”

一天问上十几遍,顾苏氏不由担忧道:“母亲这样,只怕你走了会犯病,那样对她的身体更不好。”

顾乐康沉思片刻,最后叹息道:“算了,我们一家一起吧。”

方氏见她的东西也要收拾了,一颗心这才放松下来,不再追着儿子问,而是又开始逗着孙子玩。

顾乐康和顾苏氏看得一叹气,本以为她的病情已好转,但看来还有的努力啊。

顾乐康出仕以后肯定会出差,到时候总不能也带着母亲吧?

此时正是春季,春光烂漫,绿树抽芽,鲜花盛放之时,可景色虽好,人却昏昏欲睡,顾乐康一行人慢慢的往京城赶,到了城门口就发现排了远远的道儿。

来京的人一向多,但也少有这么多的,顾乐康不由掀开帘子问,“何事这么热闹?”

郁雨竹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