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维贞摸了摸大姐的手叹气道:“你们太瘦了,这样很容易生病的。”
曲招娣听得目瞪口呆,半响才小声道:“三妹你懂得好多。”
“三妹还会医术吗?”来娣也问道。
曲维贞笑道:“略通一二,哦,就是知道些,我老师会医术,所以会教我一些常识,算不得会。”
读书人都会些医学知识,而她也看过《黄帝内经》,但更深的就不知道了。
调理身体她还能拿出些食膳方子或药膳方子,要给人看病就不行了。
曲维贞付了钱,就让小宝上来提东西,招娣连忙要接过,曲维贞就拦住她道:“让他来,也就是些小东西,又不重,等东西多了我们再帮忙提,走,我们再去逛逛,看看你们可有喜欢的东西,趁着手里有钱赶紧买。”
曲招娣咋舌,“三妹你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吧?”
“也是难得的一次,不然这钱留着也落不到我们手上,还不如买了东西呢,或许就落在我们手上了呢?”
这句暗示性特别强的话一出,三姐妹顿时无言,就是曲静翕都不知道怎么接了,只能拎着东西老老实实地跟在后面。
曲维贞就拉着她们四处乱逛,看到好吃的给她们买两份,每人吃一口试试味儿,看到好玩的好看的就人手一份,反正也不贵。
等一圈逛下来,曲静翕的荷包果然瘪了,最后只剩下几文钱。
曲维贞这才把荷包还给曲静翕,然后把东西拎回牛车上出发回家。
回家时会路过王家庄,他们会拐道进去打听打听王家的情况。
给他们驾牛车的狗子听说要去王家庄,立时看了招娣一眼,乐呵呵的傻笑道:“招娣姐,你兄弟可真够疼你的,还特意带你去看一眼。”
招娣红着脸低下头,不由伸手拽了一下曲维贞的袖子,低声道:“要不然我们还是别去了吧?”
“去,为什么不去?你不看我还想看呢。”不让招娣亲自看一眼,她怎么会死心?
一行人往王家庄而去,快要过年了,各家各户都农闲在家没事做,所以都爱聚在一起说闲话。
王老爷虽号称为地主,但平时也是要下地干活的,只不过家里的地比较多,每年春种秋收会雇些短工帮忙而已。
此时他也正跟人坐在一起聊天,狗子机灵得很,知道小宝是带他姐姐来相看,也不说破,到了村口就随便扯了个人名说是要找亲戚。
本来聚在一起说话的人三三两两的围上来,问道:“你们是谁家的亲戚?”
狗子乐呵呵的道:“是我二姨的老姑,这不我二姨念叨着多年不见了,让我路过时跟她说一声,要是今年空闲最好回娘家一趟,说啥趁都还活着叙叙旧。”
曲维贞眼中闪过笑意,狗子娘家里就只有一个女儿,打哪儿冒出来的二姨?
不过她还是憋住了,看向村民们接口道:“只是我们也没来过她家,只知道是在王家庄,所以问问你们。”
“那你二姨的老姑嫁的是哪家可知道?”
“知道,说是姓王。”
大家闻言哄笑起来,一个留着两撇胡子的中年男子笑哈哈的道:“这是王家庄,十家里有八家姓王,这可怎么找啊?”
“但他家很有钱,据说家里有很多地呢,我二姨是嫁给鲁家的。”
鲁姓,这是曲静翕昨天晚上废了老大劲儿才打听出来的王老爷原配夫人的姓氏。
大家“咦”了一声,纷纷看向那两撇胡子,“王老爷,莫不是你家亲戚?”
本来笑呵呵的中年人立即沉下脸,挑剔的上下打量着他们,见他们身上穿的衣服虽不错,但除了坐在一起的那一男一女外,其他人都是面黄肌瘦的模样,一看就是饿惯的人,他不由蹙眉道:“别瞎说,我家那婆娘的娘家人我可都认得。”
“娘家人是都认得,但娘家人的嫂子的娘家人却不一定认得吧?”有人乐哈哈的取笑道:“难道嫂子去世,大哥没告诉嫂子娘家?”
“胡说,”中年人板着脸斥了一声,厉眼看向招娣等人问,“你们说是我家的亲戚,那可有证据?”
招娣吓了一跳,不由缩了下脖子,曲维贞就笑道:“这位大叔误会了,我们可没说您是我家亲戚。”
她以比王老爷还要挑剔的目光看向他,撇了撇嘴道:“我那二姨的老姑可是生了三个儿子的,看您这年纪也不像是有三个儿子的人啊。”
村民们哄笑起来,纷纷道:“真是不巧,王老爷还真就有三个儿子,最大的那个都十八了!”
大家听到这里都怀疑的看向王老爷,难道他婆娘去世他真没通知岳家?
也不是啊,去年他们明明看到鲁家来祭奠了。
王老爷也气,瞪眼正要质问回去,就见曲维贞摇头道:“也不对,我二姨老姑都四十出头了,那老姑父只比她年纪大,没有比她年纪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