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秦皇(353)

“那是你是想累死在我身上吗?”

“阿江若愿,大可一试。”

身上还痛着,严江终于有不悦了,抬眼道:“那好,大王你也不妨一试。”

这时他手可是自由的,有一百种手段刺秦,甚至昨晚也有,只是终是不舍得用大招罢了。

“不必了,阿江累了一日,当进些水米才是。”

“手抬不起来,不想吃。”

“呵~”

……

蒙毅换班回来时,便觉得大王与严子之间似乎有些不同了。

但哪里不同,却又说不出来。

听了一会他们交谈,发现的严子不像以前一样对秦王的问政不闻不理了,反而会主动帮他处理些不重要的文案,虽然看不了两本就去撸老虎了。

那老虎揣着爪子蹲那里,虽然还是免不了担心王上安危,可这虎妃是严子的爱宠,自己的谏言只能让严子减少来正殿的时间,还是罢了。

这时,秦王看蒙毅来了,便问及的他对朝上诸事的见解。

蒙毅小心地一一回答了。他知道这是王上想提拔自己,又想起自己即将入朝堂之上,略有些小兴奋,思考着哪个位置更适合自己。

正想着,便听秦王问及他可愿去新起“吏曹”之下,任副职。

吏曹是新出的“九卿”之一,主管各地吏员考评,还有入职培训,不但要考法律条文,还要培训地方官员懂得当地风俗语言,即将是一个超重要的岗位。

蒙毅当然愿意,这些年他当秦王侍卫同时,也兼职着秦王的机要秘书,并未出太大的差错,这是秦王愿意重用他的原因。

只是——他小心谨慎地婉拒道:“蒙毅愿随王上左右,不愿远离。”

秦王一笑:“无妨,自有人替你。”

蒙毅当然知道大王已经找到自己的后备了,如果所想不错,应该是那位精于书法、律令的宦者赵高?

他按耐住心中激动,恭敬地拜谢王上,然后又听王上准备选择吏曹这一重责的人选。

“蒙毅都当副职,那你准备选何人当吏曹?”严江随口问。

秦王放下书卷,凝视着门外远方数息,方淡淡道:“韩非在秦闲置多年,当用了。”

蒙毅一时困惑了,李斯和韩非交情那么好,大王就一点不担心这两师兄弟联手么?

第172章 习惯

秦王十六年, 代国已经纳入秦国版图。

至此, 天下版图之中, 只有齐国还在帝国阴影之下,苟延残喘, 惶惶不可终日。

而秦王却没有一鼓做气,将齐国拿下。

宽敞明亮的大殿里, 气氛有些压抑。

秦王高居王座之上,冷淡凝视着治下的少府与治粟内史诸臣。

没有兴兵伐齐,原因很简单, 秦国的钱袋空了。

按秦王的计划, 代地那批粮草必然用不完, 可以顺势南下齐国, 一举将齐地拿下。

但代地地动, 不但消耗了那批粮草,被波及燕赵之地也尽成灾区,秦国虽然用以抽丁代赈灾的方式安抚了两地,可也填入大量粮草,没办法再兴兵伐齐。

秦王翻开了治粟内史呈上的奏书,又翻看了少府奏书,再浏览了这几年他的花钱名目, 终于不得不承认, 这是真的无钱了, 若想再拿下齐国, 就得再向天下加一次口赋——也就是新生儿的人头钱。

但这件事, 他得考虑后果。

人头钱不是那么好收的,很多交不起口赋的庶民,会杀死自己孩子,避免破产。

如果是以前,秦王必然会毫不客气地加赋征粮,区区庶民生死,哪有一统天下重要?

但在知道一些事情后,他不得不考虑灭齐是否真要急于一时。

需知,自他亲政以来,即秦王九年起,无一年不动刀兵,去岁的灭楚之战更是伤了秦国元气,关中和蜀地,甚至都出现了饥荒。

再者说,曲犁出现后,将两牛拖一犁改成了单牛耕其田,大大助力了关中农业发展,可这些都不能掩盖关中人丁已然不足的事实。

秦王政七年,平长安君之乱;九年,平嫪毐之乱,兴兵五万攻衍;十年,兴兵十五万攻邺;十一年,十万大军攻赵、灭韩;十二年,三十万大军灭赵,十三年灭燕年;十四年,二十万大军攻楚;十五年,六十万大军攻楚;十六年,二十万大军攻代……

可以说,从秦王亲政的那一天,秦国庶民便无一日歇息,士卒不是在战场,就是在去战场的路上,郑国渠虽已成粮仓,可尽是妇孺老幼下地,一时还好,时间长了,必然也支应不住。

“歇些时日,至少明年再兴兵。”严江如此回应的同时,他轻轻笑了笑:“再者,也不必担心齐国会有准备。”

“哦,如何说?”秦王看他一眼,就知道阿江又有坏水要冒了。

九州月下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