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娘家不得意——”董知府恼火地道,“岂有你这样咒自己夫君的?”
“未雨绸缪罢了。”董夫人面无表情地道,“这也是从夫君身上学到的。”
董知府张了张嘴,无话可说。董夫人又追问了一句:“既然如此,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
董知府欲待说不允,却也知道董夫人在此事上是不会听他的了。刚才那几句话,也说得他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只得咬着牙道:“你自己做的主,日后不要后悔。”便有些狼狈地从正房走了出去。
董夫人冲着他的背影笑了一笑。让她以夫为天可以,可她的女儿却不能由着董知府作主,若不然,说不定哪天他就听了苏氏的怂恿,把女儿换了什么好处。她的女儿,一定要结一门好亲事,快快活活地过一辈子……
第78章 私赠
沈董两家议亲之事, 在沈家遣媒人登门之后就传遍了杭州城。
“董景怀这老东西,这是终于打算倒向沈家了?”袁胜青坐在书房之中,眼底含着戾气, 神色也有几分焦躁。
这些日子, 沈家大张旗鼓, 让梅汝清在军营之中给那些斥侯们教授倭语,简直搞得人心惶惶。不少人听说过梅汝清的大儒之名,慕名而来想见识一下他的风采;也有不少人知晓他是梅皇后的族叔,想着巴结一二;当然也有人是真的想学习倭语……总之不管因为什么原因, 梅汝清在军营中的住处都是十分热闹,每日的授课更是人满为患。
袁胜青倒是想阻拦, 可实在找不到理由。之前沈家提出请通译来教授倭语,袁翦就以并无人手为由拒绝了,现在沈家自己找到了教授的人, 还是这般一位有名的大儒, 袁翦又有什么理由不允呢?他所能做的,无非就是尽力加以限制,以军中纲纪为由,尽量减少去听梅汝清授课的军士人数。可是这么做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至于军士们心中在想些什么,却是他们不可能一一管到的。
袁胜玄也同样有些烦躁:“董景怀滑不留手, 本来也不是什么可靠之人。不过此人应该也不会真心帮助沈家,不过是想着给自己多留条后路罢了。”这种人他又不是没见过,总想着哪边都不得罪, 哪边都能扯上点关系,这样无论谁最后得胜,他都能靠上来沾点好处。
“不信就瞧着吧,今年母亲生辰,董家一定会送重礼。”十一月初是袁夫人四十九岁的生辰,虽不是整数,却也逢九,董景怀一定会以此借口,重重地送一份礼来示好。
“这种人,不必在意他。想来结这门亲事,多半还是他家女眷的意思。孟氏与王氏素来交好,她看上沈云安怕也不是一日两日,只怕两人早就议定了,只等着沈云安有功名在身,就把亲事定下来。”
“董家倒确实不足畏——”袁胜青也同意这一点,只不过在目前这等情形之下,听见任何向沈家示好的消息,他都不免有些烦躁,“这小子也不是没从海运里分好处,谅他也不敢做什么!只是那梅汝清实在麻烦,你这里怎样了?”
袁胜玄眼下已有浅浅的青黑,显然也是几日不曾休息好:“司俨实在难缠,做事一板一眼,恨不得真能自己把这沿海一带村镇全都行遍似的,逮住一个人就要问倭寇之患,拦都拦不住。”
“那就由他去。”袁胜青这几天真是听见一个倭字都要烦躁,“顶天也不过问出倭患属实罢了。但倭患属实,未必就能证明沈家不是意在争功。” 毕竟沈家至今端掉的也不过是海匪,并没抓到什么大股倭人。
对袁家来说,最要紧的倒是丁守备那事儿:“司俨可有发现?”
“目前来看,似乎是没有。”袁胜玄皱着眉头,“司俨倒是去了桂池村,但问的也大都是倭寇之事,对丁守备,也只是上了一封中规中矩的弹章。”弹劾的是丁守备误听消息,险些杀害平民。言辞虽一如既往地尖锐,并未因丁守备是袁翦属下而放得缓和些,反而顺手还把袁翦也捎带了进去,说他有失察之嫌。
这倒也是司俨的一贯作风。尤其京城中都传司袁两家交好之事,依着司俨的脾气,那是断不会对袁翦有什么手软的,反而要格外严苛些。
“那你皱着眉头做什么?”袁胜青看了一眼弟弟。司俨这般举动,应该是未曾疑心到桂池村之事另有所图。也亏得他们收手得快,把杀良冒功的谣言又给压了下去,至于官府文档中所记载杜氏匪帮人数不符一事,就只好由当地那个倒楣县令背锅了。好在他被袁家辖制得死死的,并不敢翻什么风浪。
“父亲已经许了他,最多是贬到偏远下县去,过几年便设法让他回来。”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先往偏远之地去躲几年,再提拔起来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或者还会比从前的更好,这县令自然没有不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