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建设, 他就一边在里头种树果苗,准备到了秋天再把树栽下去。
他分析了当地气候, 觉得其实秋天种树比chūn天更合适, 因为这儿chūn天风沙大。
也就是他今年运气好。
chūn雨下的频繁, 加上防护林边上挖的蓄水沟自己长出草来发挥了作用,以及地膜滴灌技术做了保障, 这才让他种下去的2万棵枣树存活了一大半。
眼下居然开出了密密麻麻的huáng花,今年就能结出果子来。
不过往后还是得谨慎点,毕竟,全国人民也是口挪肚攒才捐赠出这些种苗。
孙泽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几个字, 又查看这水沟里头空心菜跟水芹菜的生长情况。
抽出枝条的枣树多多少少起了点儿遮挡作用,这些蔬菜倒是没有被晒死。
孙泽心满意足地点点头,计划着后面还要在里头增加养殖品种。
树菜鱼共生,照应一亩林地有三种收获, 农民来钱的门路就增多了。
他在心里头想着种植养殖品种以及如何销售的问题, 慢慢走到乡政府门前。
南.疆是各民族的集聚地,孙泽所在的地方主要集聚的是维吾尔族。
他走进门去, 原本说维语的伊力哈布江赶紧改成了汉语,想让他上讲台说几句话。
孙泽只摆摆手, 示意乡长自己说。
今天在这儿搞的是农业合作社,20亩温室大棚立起来了,日常管理还是要靠大家。
即使气雾栽培实现了自动化,但是采摘出来的蔬菜也是要打理的。
乡政府领导班子商量过后,决定在乡里头成立一个合作社,专门学习如何管理温室大棚。
孙工说了,这20来亩的大鹏才是刚开始,等到技术成熟之后,他们乡里头还要建百亩大棚。
如果不早早掌握了技术,那到时候国家花大价钱给他们建的大棚岂不是要làng费掉了吗?
孙泽听不懂维族话,他一只耳朵受了伤,另一只耳朵自然更愿意休息会儿。
于是发挥作用的就变成了他的眼睛,听不懂,并不妨碍他仔细观察众人的神情变化。
谢天谢地,大家伙儿暂时对建温室大棚规模化生产蔬果,将贫瘠的土地空出来种树的计划并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真跟他想的一样,不是农民愚昧,不知道种树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而是生存是人类的第一要素。
想要人目光放长远了,那就必须得保证他眼前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众人热热闹闹地讨论了一通,大约是得出结论来了。
伊力哈木江招呼孙泽:“孙工,你给大家伙儿说几句话吧。”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我主要是提几点要求。”
孙泽这回倒是没有推辞,直接走上了讲台,“第一个,咱们的大棚是不用农药跟化肥的。所以进去操作的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洗手,换鞋,换衣服,这个步骤一个不能落。”
伊力哈木江将他的话翻译过去,围在一起的维族群众倒是没说什么。
孙泽心里头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到今天为止,他都害怕在民族生活习惯上无意间冒犯了少数民族的同胞,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好在时代在发展,人的生活习惯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孙泽笑容满面地给众人描绘发展前景:“现在大棚里头需要的工人数目有限。但是这才是刚开始,我后面会继续申请政策,对食品进行深度加工。”
伊力哈木江翻译的时候,主动举了个例子:“咱们的无花果直接卖,是不是挺便宜的?可是做成无花果酱就能卖出价钱来。这个食品深度加工也是这么回事。”
开会的乡亲们愈发热闹起来,大家关心的是深度加工肯定是要开厂子的,那一定会招更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他们好早点儿做准备。
孙泽笑了起来:“那也得先把厂子给建好。等到咱们的产品生产出来了,咱们也好跟外国做生意。
都说东南沿海地区机会足,现在咱们也不差。政策不是要在南.疆建开发区了吗?要加qiáng国际贸易,咱们一定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
热烈的掌声中,有人举手提问:“枣林呢?什么时候给我们承包枣林?”
众人又开始议论起来,80亩枣林呢,在一家一户只有一两亩地的本地,这已经不是个小数目。
“我们想法是这样的。”伊力哈木将手往上抬,“这80亩枣林,主要还是给家里人口负担重田地少的人家来承包。”
大家jiāo头接耳,开始议论纷纷。枣子可是能卖钱的,他们这儿结出的枣子尤其甜。
“这些枣子收获之后统一由我们生产团收购。”孙泽清了清嗓子,“当然,我们的收购价格肯定是基础价。因为种树投入进去的这么多钱也是贷款才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