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顺忐忑不安地站在屋子中,他没想到岛礁上建的屋子也是集装箱。
只这集装箱被刷得五颜六色,衬着碧海蓝天,看着李东顺脑袋里头只有两个字,好看!
蓝色的集装箱顶上,覆盖着墨绿色板块,他认出了那是太阳能电池板,他在小老板的办公室屋顶上看过。
房顶上,赤橙huáng绿青蓝紫的风车随风转动,阳光照的人简直眼花缭乱。中间好像有蓄水池,上面的荷叶还能看出来点影子。
那攀爬在集装箱上的蔷薇花开得茂盛,另一侧种的是绿油油的空心菜跟水芹菜。
集装箱后面还冒着一排小树,看着有点儿像他在东海滩涂上见到的刚长出来不久的红树苗。
挂在树苗后面的是蔬菜chuáng,上面的海芦笋已经变成了红彤彤的一片。
跟这简陋的集装箱房一比起来,他被水冲走的三层小洋楼似乎完全拿不出手。
对面的高个子男人一张脸晒得黧黑,冲他点点头,露出洁白的牙齿:“行了,你来了就跟着学一下,看怎么给蔬菜做肥料。”
李东顺赶紧点头应下,亦步亦趋地跟上。
孙泽一边走一边问:“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13个?那挺好,南海十三郎。”
李东顺完全不明白这句话到底哪儿有意思了,反正对面这位年轻的海军军官,(他也不知道算不算海军,反正穿了件海魂衫 )笑得不能自抑。
孙泽动作熟练地从自制的土冰箱里头拿出培养皿,然后示意李东顺好好看着:“我们得利用rǔ酸菌分解加壳蟹壳然后再进行加工,等得到甲壳素衍生物之后直接作为肥料用来种植蔬菜跟粮食。”
李东顺惊讶了,下意识脱口而出:“海水还能种粮食?”
“不会淡化海水呀。”孙泽瞪眼,“给我好好学着,我这儿忙着呢,没空跟在你屁.股后头。”
李东顺浑身一凛,赶紧应下。
当初林蕊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南海岛上创新天地时,他内心深处是拒绝的。
虽然早就做好了背井离乡的准备,反正家园被毁了,去哪儿都一样。
可说到底,除非迫不得已,否则谁愿意飘dàng在海上呀。
他也就是小时候跟着亲戚出海打过鱼,那一回光晕船就吐的他昏天暗地。
林蕊倒是没有勉qiáng他,只让他帮忙问问有没有同乡愿意去南海讨生活。
房子是政府盖好的,免费发放。渔船也是政府免费提供。但他们拥有使用权,不允许买卖。
吃的粮食也是渔政部门定期运到海岛上,不过蔬菜得自己种。
岛上面积不小,养鸭养鹅不成问题,想要养jī的话,只要不担心被水淹死就行。
每个月政府都会按人头给补贴,一人100块。
岛上种出来的蔬菜跟他们出海打的鱼,可以自行销售,政府不要他们jiāo钱。
这些加在一起,诱惑力都比不上最后一条。
南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我们国家也打算在那儿进行开采,去的人只要愿意就可以参加招聘考试,通过了就是国家工人。
眼下的国企职工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具有无限的吸引力。
拿到非农业户口,就成了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李东顺嘴上答应着,回去以后就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他到底是个18岁刚分到田,只不过在张被人撕了当包装纸的废纸上,看到大田种水芹的科普文章,就敢豁出去开始水芹包菜水稻轮作模式的人。
睁着眼睛想了一夜,他豁出去了,这事儿能gān。
当初深圳不过是个小渔村,有人往深圳跑的时候,旁人都笑他们疯了。
现在呢,最早去深圳的人早发达了。
闯dàng这种事情都是赶早不赶晚,等着大家伙儿都一窝蜂的跑过来时,政府就没有这么多优惠条件了。
虽然他早就成了万元户,可他也明白,一个月100块的工资不算少了。
更何况,房子、渔船跟粮食都是政府提供,一网下去就能捞到鱼,随便种点儿菜就自己都吃不完,还能拿出去卖。
几乎都是进项,没有出项啊。
小老板说的清楚,只要他能种,那么大的海面,他想种多少就种多少。
李东顺目光瞄准了海芦笋,他在表舅家住了几天,知道这东西卖的可好了,相当走俏。
小老板还说,后面她会在南海上选址建造海水蔬菜的深度加工工厂,专门加工他们种出来的东西。
李东顺越想越心动,小老板以后肯定是要上大学当科学家的。
南海离着江州城这么远,她要在海上办工厂,肯定得找负责人。
做生不如做熟,如果他早点扎根在南海上,对当地的情况了解充分的话,那小老板肯定得考虑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