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架子会被海风chuī倒?当然不可能,因为架子是环形套在灯塔上的呀。
只要灯塔不被摧毁,这些蔬菜就能够茂盛地生长起来。
至于采摘的时候,只要往下转动活动架子,就能够将它们移下来。
当然,林蕊觉得这一招怄菲律宾人的意义比较大,毕竟照孙泽那个种菜速度,估计根本就不缺这点儿菜。
苏木继续朗读上面的文章:“中方宣称在岛礁上建设铁皮房以及种植蔬菜,是为了满足中国渔民海上生活需求。
……
中方利用先进的鱼菜共生技术,以及气雾栽培,在寸土不见的岛礁上,成功种植了大面积蔬菜。
甚至有船员跟渔民表示,只要看到爬满绿色的屋子,就知道已经进入中国领海内。”
林蕊笑得不能自抑,实在佩服我军领导,怎么什么招儿都能被他们想出来。
这么多岛礁上盖着的房子,要么是医院,要么是海上救援基地,再要么就是渔民海上避难场所。
反正他们绿色无污染。
所有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都会统一经过发酵,用于蔬菜、树木以及花朵的生长,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郭大pào也笑出了眼泪。
突然间他想起来要夸一句自己的兄弟:“苏木你真牛,这口译功夫都赶得上邹鹏了。”
这个名字许久不曾提起,三人脸上都显出怅然的神色。
林蕊叹了口气:“也不知道邹鹏现在怎么样。”
从进入6月份开始,她连孙泽的信都收不到。
不然她真想请孙泽帮忙打听打听,看看邹鹏究竟分配到哪儿去了。
此时的邹鹏正站在岛礁的蔬菜屋前,向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介绍他们的生态蔬菜种植系统。
“我国一直qiáng调军民鱼水情,军方帮助民众进行基础建设属于正常状况。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样,眼下我国南方正遭遇特大洪水灾难,冲在一线进行抢险救灾的就是人民解放军。”
他说完英语之后说法语,然后俄语,阿拉伯语以及西班牙语各一遍。
目光落在日本记者身上时,他还特地补充了一段日语翻译。
就这么一手,便直接镇住了在场的几位记者。
还有人激动的夸奖他,这是个语言天才。
邹鹏跟没听见一样,继续一板一眼介绍岛上蔬菜种植情况。
“长期航海人员因为缺乏绿色蔬菜的摄入,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我们利用风力太阳能以及柴油混合发电系统发电,维持岛上蔬菜种植以及管理人员的生活所需。”
他的话音刚落下,外头突然传来记者同伴们的喊声:“苏联的军舰动了。”
一语激起千层làng,所有人都拼命地往外头冲,希冀可以获得一手资料。
然而无论是中方还是苏方,都不可能允许他们靠近军舰进行采访,他们只能拿着望远镜,拼命朝那个方向眺望。
邹鹏放下手中的教鞭,轻声叹了口气:“我还没来得及介绍,我们的海上急救基地是什么运转的呢。”
什么都看不到,也不明白这些人脖子伸那么长有什么用。
第377章 国际风云起
苏联人的军舰一艘接着一艘, 穿越海峡, 仿佛鱼贯而出的鲸群。
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都惊呆了, 完全搞不明白他们究竟是在gān什么。
记者们不敢跑去拦截苏联人的军舰,只能折回头,试图从中国海军口中得到确切的消息。
可惜年轻的小海军表情严肃, 一本正经地qiáng调,他们从不窥探任何人的行动。
既然苏联军舰已经提前向中方报备过前来救援搁浅同伴的行动计划, 那么他们也有权随时离去。
无论记者如何旁敲侧击, 邹鹏都咬紧牙关不松口。
其余的战士根本不要指望, 因为大家都听不懂外国话。
少数几个会说简单中文的,人家一句话应回头:“我普通话说得不好。”
何止是不好呀, 估计连中国人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再问起来,那人不好意思地qiáng调:“我是温州人。”
记者只好败退。
据说当年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就是找温州士兵当报务员。
人家的密码是方言,号称最厉害的密码破译专家都无法破解, 因为已经突破地球极限,堪称外星人语言。
邹鹏面上不露端倪,心里头却一个劲儿的打鼓。
他同样满头雾水,不理解苏联军舰这是怎么了。
好端端的, 为什么这么急着走?
他们那艘搁浅的军舰还没有成功获得救援啊。
不仅仅是邹鹏, 整个南海舰队都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防止苏联方面突然给他们个措手不及。
战场上是没有感情可言的, 尽管这段救援时间双方关系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