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夫叹了口气:“这雨再下下去,恐怕真的得淹。”
等河水漫过了江堤,可不就都成了汪洋大海。
“不会的。”林蕊倒是信心十足,她示意母亲看车窗外,“你看,雨下的这么大,江州城还没有淹。”
郑大夫不以为意:“那是因为水还没有漫过江堤。”
“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城市的下水管道建设很有效。”林蕊得意洋洋,“咱们的雨污分流起作用了。”
上辈子,从她有记忆开始,哪一年bào雨江州城不发生内涝啊。
几乎每年夏天朋友圈里头都会疯传欢迎来江洲看海的调侃。
可是现在雨已经下了一个来月,纵然河水见长,纵然不见晴日,但路面始终没有过深的积水。
这就是科学规划治理的功效啊。
不发生城市内涝,起码洪水的危害就能减轻一半。
“你就尽说大话吧。”郑大夫刮了下女儿的鼻子,将忧虑藏在心间。
现在江州城的水都是走护城河进长江,可到时候连江水都漫过江堤的话,水肯定还会倒灌回头的。
周末晚上,出城的公jiāo车免不了拥挤。
一直到天黑透了,公jiāo车才抵达港镇。
下车的时候,林蕊高兴的很:“妈,雨停了。说不定明天就是大晴天,咱们可以赶紧帮忙收割麦子跟油菜。”
郑大夫扑哧笑出声,伸手戳女儿的脑门子:“这露馅了吧?还好意思说,多关心你外公外婆,都不晓得咱家今年种的是再生稻,没长麦子跟油菜。”
林蕊猛的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
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更是为了支持郝教授他们研究出来的新品种,今年外公外婆家的确种的是再生稻。
为了确保3月份就能播种,去年水稻收割上来之后,家里头的田里只种了一茬青饲料,刚好用来养jī和供越冬的小龙虾食用。
这样三月份种下去的水稻,八月份就可以收割。
只割上2/3的稻秆,剩下的下1/3会重新发芽,再过三个月,又可以收割第2轮水稻。
以前也有这技术,不过第二轮稻子常常产量不佳。
郝教授他们经过重新选培育种之后,据说第二轮水稻产量以及口感比第一轮还好。
林蕊朝母亲做鬼脸,抱着苏木的胳膊,笑嘻嘻地往前头奔。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马自达,他们先看到了港镇的河流。
乖乖,的确水位上涨的厉害,就连他们投放下去的水芹菜都快要贴着岸边长了。
“郑大夫!”
远远的,魏镇长从小车里头探出脑袋来,招呼他们,“回娘家?跟我的车一块走吧。”
郑大夫笑眯眯的,也不客气:“那我就占你的便宜了啊。”
魏镇长赶紧摆手:“你可别吓唬我,你要是占我便宜的话,你们家林厂长会直接宰了我的。”
“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郑大夫笑骂着,一手牵着个孩子上了车后排。
小车开起来,她才想起来关心,“这大晚上的,你往郑家村跑有啥意思?”
魏镇长笑眯眯的:“上你们家蹭饭去呗。谁让我当大妈饭做的好吃呢!”
林蕊急得很:“哎哟,魏叔叔,你就别光急着吃饭了,赶紧想办法做好准备才是真的。”
这还不到7月份呢,按照惯例,真正的水灾好发时节尚未来临。
“要是港镇淹了的话,塘里头田里头养的这么多东西怎么办?”林蕊一本正经,“我可不是危言耸听,到时候虾蟹王八外逃,鱼翻塘,庄稼被淹了,真哭都来不及。”
魏镇长摊手:“那我也没办法呀,还不如趁早将东西都捞起来卖掉,说不定还能减少点损失。”
“你别说怪话了。”郑大夫摇摇头,掰着手指头给他数,“这才多早晚的功夫,小龙虾才起过一茬,螃蟹还没脱壳,6月huáng都嫌早,你打算怎么卖呀?”
魏镇长叹了口气:“能卖多少是多少呗,最起码的钞票比这些玩意儿好保存吧。”
真要淹了怎么办?当然是先逃命再说。
房屋东西搬不走,只能随身带些细软,想办法往山上跑。
林蕊心存侥幸:“就没办法让水排出去吗?”
魏镇长哈哈大笑:“这还怎么排呀?整个江州城属咱们这儿位置最低。”
苏木点点头:“对,港镇是圩区。”
江州城还在想方设法把水往这儿引呢。
魏镇长看林蕊愁眉苦脸的样子,安慰了她一句:“咱们这儿情况算好的,因为水塘多。”
林蕊在港镇推广水面蔬菜系统之后,因为种起来简单,又方便了周围农作物的灌溉,所以镇上的田头地里基本上都挖了一条条的小水渠。
上面种着菜,下面养些螺蛳泥鳅之类的,也能打打牙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