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41)
此地温差较大,中原的作物在这边生长状态不咋地,她需要改良粮种。这个是她的老本行,虽然条件不如人意,但慢慢做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那十亩置换来的良田就是为了育种准备的。
“大娘子,大娘子,大郎君回来了。”
负责守门的小童是今冬被卖进府的流民的孩子,才六岁多的年纪,就为了让兄姐和病重的阿耶活下去而作卖了自己。现下小童跟着磐蛮做事,闲下来就负责守大门。
他倒腾着小短腿跑到中门那里传了话,又颠颠的跑回去帮陶大郎牵马。一个小豆丁,蹿得满院子都是他的影子。
正在后院的偏棚里挑选种子的陶倚君理了理衣袖,顾不得换掉外衫,匆匆的小跑着来到前院,正好跟胡子拉碴的陶大郎对上。
“大兄是多久没有休息过了?”还不到二十的郎君看上去憔悴得跟三十多的人似的,“快进屋烤烤脚,磐蛮去给大郎君准备些热水。”
看陶翕君的样子就知道很有些日子没有沐浴过,一身都是泥。
“先给我拿些吃的过来,饿死我了。”一坐下来,陶翕君脱掉皮靴,把湿漉漉的脚搁在炭盆边上烘烤,那味道实在有些熏人。
陶倚君嘟了嘟嘴,却没有说什么,只让人赶紧送来吃食给大兄填肚子,她则起身去厢房寻摸给大兄新做的衣衫。
吃完洗完都是一个半时辰之后了。披散着湿发的陶翕君跟妹妹相对而坐,让小女婢拿细麻布给他绞干。
“总算缓过口气来了。”陶翕君收拾打扮之后,再度恢复了青葱的模样,只是脸上多了几道细纹,不仔细看倒也看不出来,“这次我能在家休息三日,你且准备些东西,到时候我要带走。”
他从带回来的皮囊里掏出一个包裹递给妹子。
“这是我此次得到的战利,你给收捡好,以后可以做你嫁妆。”
陶倚君打开一角看了看,是些宝石和金银器。
“你没有伤到哪里吧?”把包袱放到一边,她移动位置,靠近大兄,拉过陶大郎的手把了个脉。
“你受过伤?”眉心微蹙,却没有追问什么,只凝神想了个方子,让公输韧捡了药,送到厨房让莫娘子亲自守着熬出来。
“我还算好的,一起出去的兄弟折了五六个。”陶大郎抬手摸了下妹子的发顶,“上了战场就要有死亡的准备,你阿兄不可能一直运气都这么好。我只能给你保证尽量活着回来。”
若是以前,他还会顺口忽悠妹子两句,现下他完全没有心情。
“大兄要说什么只管说,怎么还吞吞吐吐了。”
“阿君,你……”陶大郎欲言又止,“要不,我让人送你先回去关内,等开春之后再来?”
陶倚君看着大兄的眼睛,笃定道:“是不是蛮人要打过来了?”
这事儿已经闹了很久,边城里能走的都走了,连县令都把自己的幼子送去了关内,美其名曰是给祖父母拜年,实际不过是想让儿子躲开这场兵灾。
大郎沉默的点头,他身后给他擦拭头发的小女婢都瑟缩的抖了下手。
“躲不是办法,只要你在这里,我永远都不可能独自离开。”陶倚君垂头,给大兄倒茶,“放心,我有所准备的。再说那些蛮人也不至于占了城池,只是周边的村子可能要遭。”
陶大郎心里还是烦躁,却也知道自家妹子的脾性,她决定的事,就不可能改变主意。
“副将说你到时候去他府上住,那边要安全很多。”
陶倚君摇头:“如果蛮人真的破城,那里反而不安全。”
“你怎么就这么拗呢。”大郎嘟囔一声,放弃劝说。
以前蛮人犯边也只是在外围骚扰一圈,进城的情况也确实没有发生过。但是这一次不同,大将军和其他几位将军都感觉到了蛮人那边来势汹汹,边城能否守得住,大家心里都没底。
大郎在家呆了两日半,第三天还未过午就离开了,带走了不少伤药。
陶倚君送走大兄后,唤来老孟等人,将之前的安排一一落实下去。
此后数日,边城内气氛一日比一日紧张,完全没有了往日过年时那种热闹的场景。家里有点能耐的都离开了,剩下的都是无处可去的人。
让陶倚君感觉奇怪的是,跟楚家地位差不多的牛家,却在年初四那日辰时一刻来了不少人。当时磐蛮和公输韧还去看了下热闹。听说牛家搬来不少粮食,还有装在麻袋里的不知名的东西,送了十来车到院子里。
“来的是牛家的三郎君,以前就是他负责牛家在玉门这边的生意的,后来去了大方城,不知为何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给陶倚君解释的是老孟,他在边城十来年,对这些家族势力知道的要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