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前就见过贺卿,也知道《自然》和《科学》的名声,但在这之前,根本没有想过二者之间竟还会有关联,贺卿竟然就是两份报纸的主办者。
这个出乎预料的发现让元清满心激动,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打门,找到了另一条可以奋斗的道路。
比起像这世间所有女子一样嫁人生子,这是一个更加广阔,大部分女子没有机会见识到的世界。虽然报纸上的很多东西她都不懂,但她会努力去学,争取早日成为真师的左膀右臂,助她将这些事办好。
元清斗志昂扬。
……
这一年多来,何不平暗地里做了不少事,但因为谨慎的个性,在朝堂上倒是名声不显。即使有一部分官员知道太皇太后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但在没闹出大事之前,并没有人会在意他。
所以何不平之死,对朝堂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但对顾铮这样的知情者而言,这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表明他之前谋划的一切,贺卿都在宫中实现了。
没有了何不平,太皇太后在政事上,不得不再次倚重朝臣。而且因为不懂,她也不敢随便拿主意,江南之事,便也可以继续审下去。
于是在路上耽搁了几日的淮州知州张文骞一行人,终于在这一场无人知晓的风波之后,风尘仆仆抵达京城,可以开始继续审问那被耽搁了将近一个月的阳山县一案。
之前审到江南路观察副使周有霖翻供,否认自己与贪腐案有关系,声称自己毫不知情。之后查出一应文书系属官黄子德伪造,的确与他无关,然而黄子德随即在狱中自尽,断了线索。后来又审到抓捕两位御史之人,乃是淮州知州张文骞而非周有霖,因而三司上书,请求召张文骞及一应相干人员回京协助调查。
先行被问话的是张文骞这个朝廷命官,他对这个指控矢口否认,并且一再强调自己带来了怀州府衙所有的衙役和差役,供那提供信息之人及两位御史辨认,是与不是,一看便知。
于是三位主审官一边命人去请那两位御史,一边下令带所有怀州府差役及暂时留在狱中的证人上堂。
两位御史赶来时,一干人等正好被带到堂下,双方在中庭碰了个正着,两位一看到人便仿佛见了鬼一般,指着其中四个人叫道,“就是他们!就是他们!”竟是连公堂上种种规矩,都顾不得了。
原以为抓捕他们的人是周有霖,却原来果然找错了正主!
第46章 四大家族
张文骞本来自信满满,将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朝廷命官演得入木三分,看到这两人进门时,也不由变了面色。
“张大人认一认,这些可都是你淮州府衙的人?”御史中丞顾先敏见状,立刻一拍惊堂木道,“你可要看清楚些,别多了少了,到时候可说不清。”
这句话意有所指,张文骞面色数变,最终还是只能低头道,“回大人的话,正是。”
这几个字吐出来,张文骞的脸色立刻灰败下去。
他固然可以否认,但府衙上下数十人,并非都是他的心腹,而是来自不同阵营,必然不肯替他遮掩,最后不免还是会被揭穿,届时还得被冠上搬弄是非之名。
他并不知道这两个已经被自己安排出去,回老家避风头的差役怎么会又出现在了队伍之中,但身在官场之中,张文骞已经预见到,这一次,他估计是要栽了。
不管后续的事情如何发展,至少他囚禁钦差的罪名是无法洗清的。
何况,张文骞已经通过此事意识到,江南,并不像他们一开始想的那样尽在掌握,还有一股隐秘的势力在后面推动此事,要将他们揭露出来,而他们事先却半点都没有察觉!
那是谁的人?他什么时候去的江南?他查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
他们统统都不知道。
这才是最可怕的。
接下来的审问一如张文骞所想,在所有人的指认下,那两位抓捕了钦差御史的差役毫无疑问被定了罪,而后就轮到他接受审问了。毕竟即使身为一州知府,也绝不可能毫无缘由去为难从京城来的钦差,更遑论私自将他们抓起来,投入大牢关押。
而这两位钦差,原本是要去调查安阳县赈灾银粮贪污案的。
然而他不能说。
因为张文骞保持沉默,这一整天,加上接下来几天,案情始终没有任何进展。
出于对一位朝官的尊重,出于“刑不上大夫”的规矩,虽然如今是阶下囚,但张文骞的待遇很好,他没有带枷锁,只上了镣铐,从始至终没有被刑讯,同时在狱中也是单独关押。
即使如此,几天的审问之后,他还是迅速瘦了下来,脸颊凹陷下去,眼底一片青影,精神也开始恍惚,眼看着就要扛不住这种无穷无尽的审问而吐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