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沉默着抿了一口茶,没有说话,贺卿便又道,“其实此事,有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顾大人心中当知晓。”
“不妥。”顾铮盯着手中的茶盏看了一会儿,抬起头来看向贺卿,“臣既开了这个口,也就不瞒真师了,薛相公那里,机会难得,臣本来已经与他商量好,用在另一处。”
薛知道这样的重臣致仕,太皇太后为了表示朝廷优抚之意,必然要接见他,询问政事。临别之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他所说的话,太皇太后想来是能够听得进去的。若在此时劝谏,想来能让她老人家收敛。
然而此事顾铮与薛知道早有计划,若是贸然更改,打破了计划,却是不妥。
“你们要做什么?”贺卿下意识地追问。
但话一出口,她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该问,连忙掩唇道,“我失态了,让顾大人见笑。此事本不该我过问,你权当没听见。”
“倒也没什么不可说,”顾铮这么说着,却还是压低声音道,“只是臣毕竟年轻,怕压不住事,因此想留薛相在京城多住几年。”
致仕的重臣在朝中地位举足轻重,知交故旧满天下,对朝堂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即便辞了官,留在京城,就还能左右朝事。因此,皇家一般都会专门派人送他们回乡,如此山高水远,两相便宜。
顾铮要破例将薛知道留在京中,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薛知道陛辞时略施手段,让太皇太后主动开口留人,是最好的办法。
贺卿面上的惊讶一闪而逝,意识到事情的走向已经跟自己记忆之中截然不同了。
如今想要力挽狂澜,唯有信任眼前这人了吧?
这样想着,她便道,“薛相留京之事,我倒是可以替顾大人指一条明路,只不知,顾大人肯不肯走。”
第33章 互惠互利
“哦?”顾铮立刻提起精神,看向贺卿,“不知真师指的是什么?”
“太皇太后身边的何总管,近来极得信任,便是黄都知也要退后一射之地。若他肯替薛相公说一句话,必定事半功倍。”贺卿也压低了声音,缓缓道。
“何总管?”顾铮有些惊讶,“臣倒是不曾听闻。”
内侍的官职头衔之中,并无“总管”一说,只是约定俗成之中对于品阶较高的内侍的统称。尤其是像何不平这种品阶不高,却十分得宠的情况,只称呼头衔未免有怠慢之意,也可能会惹得对方不快,称一声总管,便是奉承之意,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贺卿预料到了他的这个反应。事实上,她之所以会开口,固然是要替顾铮想办法,又未尝不是希望他能因此而注意到何不平?
文臣与内侍之间的种种争斗角力同样源远流长,腥风血雨。何不平不过是上位的时间短,本人又不甚张扬,所以还未引起文臣集团的警惕,甚至并不知道他这么个人的存在。
毕竟他如今的职位,不过是内侍押班。而太皇太后毕竟是个女眷,外臣也不好多关注她身边的人。
但就算过去再怎么疏忽,经她此次提示之后,想来何不平都会进入朝臣们的视线之中。一旦他被注意到,那么太皇太后这段时间以来所产生的那些变化,便也都有了出处。
尤其如果他们当真通过他说动了太皇太后将薛知道留京,那就更是会生出防备之意。
一个聪明能干,可以左右太皇太后,却又怀有私心,会将她引向邪路的内侍,文臣们绝对容不下。
贺卿自己不方便对何不平出手,也很难真的置他于死地,若能借助文官们的手来对付他,却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当然,帮忙也是真心的。若说如今还有一个人能说动太皇太后将薛知道留下,无疑就是何不平了。何况她也只是提出建议,至于做不做,那是顾铮自己的选择。
称不上是利用,不过是……互惠互利。
顾铮做梦都想不到,身份超然的无上慧如真师会与何不平这么一个刚刚起来的内侍有什么龃龉和仇恨,所以也压根没想过贺卿这提议别有用心。
其实顾铮之前请求贺卿帮忙,倒也并不真的是想让她去开这个口。她在宫中的地位尴尬,就算开了口也未必有多少分量。所以顾铮其实是希望借助贺卿说动张太后,由她来开这个口。
小皇帝已经登基,张太后的身份自然也水涨船高,开始进入朝臣们的视线。
不过太皇太后身边的人事变动,尤其是这种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宫中的消息的确比外间更灵敏。既然贺卿能特意将此人点出来,必然有其过人之处。顾铮这般想着,便点头道,“多谢真师指点。倘若事成,臣必有重谢。”
“那我就等着顾大人的谢礼了。”贺卿微笑着端起茶杯,是送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