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不想死(359)

毕竟,他们让皇室独有的权柄落入外人之手,对皇室而言,就是永远的罪人。

所以贺卿说是他们命不好,正赶上了这个时候。

而作为这个改革的执行人,贺照必将会受到更大的非议。

“其实我也想过,是否先替你做了决定,再将一个干干净净的朝廷还给你。”贺卿道,“但后来还是打消了这种想法。”

因为这样没有任何用处。

如果她把一切都处理好,再交给贺照,固然更加安稳,但他却只会成为一个各方面受到限制的傀儡帝王,一个吉祥物。

而那绝不是贺卿想要的。

她可以接受君主立宪,但却不希望皇室失去所有权柄,只单纯成为一种象征。

尤其大楚如今还处在高速发展期,更需要一个睿智的领头人,而不是跟着大多数人的脚步走的中庸之道。

所以,让贺照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势在必行。

而这件事,就是最好的时机,能让所有人看到他的决心和魄力,实力和智慧,从而掌控朝堂上的话语权。

君主立宪只是一种制度,到底谁说了算,还是要看掌权人是否足够强势。而贺照,能够奠定它最初的基调。

何况,在现在看来,在列祖列宗看来,这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可是千百年后,历史终将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而做出这个选择的人,必将名垂青史,成为人人称颂的千古明君。

这个名声,贺卿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就不去争了。

作为两个时代之间的过渡者,她能做的都已经做完,是时候功成身退。

“我们称颂这个帝国时,总要说一句千秋万代,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那根本不可能,能够延续几百年国祚,就已经是奇迹了。”贺卿抬起头,用庄严的表情看向对面的贺照,“可是现在,陛下或许就要创造奇迹了。”

只要皇室不抓着权柄不放,他们的存在就不会阻碍任何人,也就可以长久地存续发展下去,甚至最终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那时,千秋万代将不再只是一句美好的祝愿。

这也就是贺卿所说的,在四周立起更高的山来阻挡风雨的意思。

是要大权在握还是要千秋万代?

对于清醒地知道自身处境的贺照而言,根本不需要做选择。

因为就算不按照贺卿的说法来,他其实也根本不可能独揽大权,因为朝臣们根本不可能配合,最后只会在跟朝臣的对抗中,将朝堂搅得一团乱,谁都没有好处。

所以,合则两利是唯一的选择。

“承殿下吉言。若果真如此,就算承担一时的骂名,也值得了。”贺照心头的疑虑尽数消失,十分诚恳地道。

贺卿甚是欣慰,从袖中取出了那份政事堂人员增补名单,递给贺照,“那以后的事,就都交给你了。”

贺照这回十分干脆地接过名单,展开看了一眼,道,“顾先生……”

“放心,他不会反对的。”贺卿道。

“为何?”贺照问。

“陛下只管从中挑选出你想要的人才便是,过几日就能增补进政事堂了。”

贺照点头,并没有在意贺卿口中的“过几日”,毕竟他挑人也好,交接也好,都是需要时间的,而贺卿明显是要他亲政以后再宣布这个消息。

但事实证明,他对这位殿下的行事还是不够了解。

第二日,贺卿就在朝堂上发作了顾铮!

要说是发作顾铮也不确切,因为她发作的实际上是顾铮手下的绝对铁杆,唐礼臣。

唐礼臣过去本在西南为官,因为其治事严苛,有酷吏之名。后来当地土人叛乱,把他围在府衙之中。亏得张抗及时率军援救,没有出事,却还是被罢官。后来在顾铮的安排下,去了江南,暗中铺垫,才让顾铮清理江南的策略得到施行。

在顾铮的举荐下,他在江南任职,在太皇太后发起叛乱后,抓住机会,将江南打造成了一块铁板,是顾铮最大的底气。

后来他因功升迁,江南那些大族和商人才敢出来搅风搅雨。

如今唐礼臣经过屡次升迁,任吏部侍郎一职,是顾铮铁杆中的铁杆。

这次政事堂添人,吏部尚书是越不过去的,必然要占据一席。届时接任的,必然是唐礼臣。他会继续为顾铮看好吏部,以此辖制下面的官员,确保顾铮对朝堂的掌控。

这样一个人,突然被人弹劾,要说底下没有人授意,京城普通百姓都不会相信。

而贺卿发作他,跟发作顾铮没有分别。在所有人看来,这就是贺卿对顾铮的挑衅。

但贺卿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胡来。

御史台拿出了足够多的证据,是在有理有据地翻旧账。而贺卿,只是对比表示不遗余力的支持,要求御史台必须彻查。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