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只剩下黄修和宁尚两个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的快问快答,一下子就让场面激烈了起来,也引得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投注了过去。
宗室那边早就已经完成了,结果也不出所料,正是德王胜出。
不提贺卿之前就提醒过他,就说他本人对南洋的了解,本来也是大部分人都比不上的。毕竟有资格参选外交部尚书的人,都是老资格,往往思想迂腐,不思变动,对大楚这几年来的变化,还没有适应,更遑论是顺流而上,成为潮头之人。
黄修和宁尚也到了关键时刻,众人皆围拢过来,十分关切。
大抵因为有所偏向,所以对于结果,众人都很紧张。
最后,更加熟悉异族语言的宁尚,以一个非常偏僻的知识问住黄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一瞬间,殿内有人发出了低低的惊呼声,其中赞叹的意味不言而喻。贺卿视线掠过站在下面的大臣,意识到这应该是他们大部分人的心思,只不过众人都能压得住,只有几个心性不够沉稳的表露了出来。
黄修是内侍,宁尚却是从科举出身的士子,最正统的读书人,朝臣们会支持哪一边,不问自明。而今宁尚胜出,也就是文臣胜出,很替他们争脸面,他们又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何况贺卿之前信誓旦旦认为黄修对南洋十分了解了解,现在落败了,屈居宁尚之下,虽不能说他就不了解了,但却是折了贺卿的面子。
所以此刻,一部分人看向贺卿的视线,隐隐带上了几分幸灾乐祸。
反过来,对想出了这个方法的顾铮,众人自然是打心底里佩服赞叹。顾相不愧是互相,百官之首,行事就是有章有度,总能让贺卿处于下风。
但贺卿的态度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
她抬起手拍了拍巴掌以示鼓励,含笑对两人道,“精彩的表现。看来二位对南洋都十分了解,不枉这一趟辛苦出海,果然颇有所得。”
她说着,看向顾铮,“我忽然有一个提议。不管是市舶司也好,外交部也好,既然处理的是对外事务,就不能一窍不通,莫如选出了官员之后,先让他们随船出海,体验一下海外风光,想来会更能胜任手中的工作。”
“……”这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派,让朝臣们顿觉不妙。
黄修和宁尚本该谦辞一番,也被贺卿这番话堵住,没有他们说话的余地了。
顾铮道,“如今外交部设立和市舶司扩建都迫在眉睫,只怕没时间出海了。”
“那就轮番出海,一次去几个。”贺卿道。
这下顾铮也无话可说了。
贺卿这才微微点头,对黄修和宁尚道,“朝廷不吝对你们的培养,但能有今日的成就,也要靠你们自身努力。切记戒骄戒躁,好生当差。出去了就是大楚的脸面,莫要让朝廷蒙羞。”
他说着转头看向顾铮,突然笑了,“经过方才的比试之后,我才明白顾先生为何非要让他们公平考核。如此一来,果然更能服众。如今朝廷正是正是用人之际,既然是已经决出了胜负,就该点兵点将了。便让德王在外交部挂个名,这左侍郎的位置,自然是宁尚这个第一名的,黄修位列第二,居右侍郎,想来顾先生和诸位臣工不会反对了吧?”
考核是顾铮提出来的,结果是当众选出来的,没有赚造假的可能,更没有转圜的余地,所以此刻贺卿这么一说,所有人先是觉得理所当然,既然才悚然一惊,意识到不对。
等等!他们的目标明明是不让宗室和内侍插手朝堂上的事,想让自己的人入主外交部,怎么最后的结果,不但按照贺卿的意思,德王和黄修都留下了,连最后一个本来留给文臣的位置,都定给了宁尚这个官阶才七八品的通事?
须知一部侍郎便是三品官职,负责各部具体事务,算是正式进入了朝廷的权力中心,何其紧要,许多外放的一方大员,一辈子都谋不到这样一个职位,只能在外面不断轮转,终身沉沦下僚,而宁尚不费吹灰之力,便已一步登天。
这完全与他们最初的设想相悖。
见他们又惊又疑的样子,贺卿终于忍不住面露轻嘲。不是要公平吗?那就给你们绝对的公平。本来宁尚的资历,这样的位置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的,但既然要公开选拔,谁更能干谁上,那么这个最终结果,她也绝不允许任何人辩驳!
第131章 心有灵犀
“殿下,这不合适吧?”梁嘉之皱着眉出列,朝贺卿拱手道。
“哪里不合适?”贺卿反问。
“哪里都不合适。”梁嘉之道,“宁通事官阶本低,岂可骤居高位?我朝有规定,三品以上的官职,为官者须得有外放一地的经验,宁通事同样没有。这般拔擢,固然是皇恩浩荡,却不符合朝廷法度,有扰乱朝纲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