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不想死(247)

她开了口,其他人也上前劝说,很快争执的几人就冷静下来了。——到他们这个位置,如果有人以为他们能那么容易就被激怒,那就想错了。他们表现出这种情绪,只是因为这个场合需要他们如此表态,让贺卿看到他们的决心。

“此事就由兵部领头,工部和户部协办吧。尽快把各项事务定下来,早日投产才是正经。这批生铁关系重大,务要尽心。明年船队回来之时,我要看到你们的成果。”她顿了顿,道,“至于将作监,我的意思是,以后他们只负责技术性的东西,至于生产流程,则交由下面进行,所以不参与此事。等你们把上好的生铁炼出来,再送到将作监,研制新式铠甲武器及火器便是。”

这番决定,实在是出乎预料。毕竟从前这些是都是将作监把持,兵部也只能拿到现成的军备。如今将作监只负责技术性的东西,职权范围一下子缩小了许多,这就等于是贺卿自己放权。

不过君臣之间,往往你弱我强,这对朝臣们是好事,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兵部和工部户部三位尚书更是满面喜色,高声谢恩,承诺必定能按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贺卿做出了决定,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纷纷点头认可,于是贺卿便将事情交给政事堂去走程序了。

众臣正要告退,又被贺卿叫住。她朝唐春生和梁琦招了招手,问,“会议记录可做完了?”

铅笔写起字来很快,两人分工合作,这会儿堪堪记录完毕,闻言连忙将稿子整理好呈上来。贺卿摆摆手,“给各位大人看一眼,若没有问题,就在最后签字吧,到时候归档用。”

这种新鲜的东西,众人都有些好奇,因此也不怕耽搁时间,人人都从头看到尾。因为还没来得及询问,争吵的那部分内容同样记了下来。当时不觉得,事后再看记录,莫名引人发喙。至于那几个当事人,更是恨不得掩面而去。

实在是太丢人了!

其实以前,朝臣觐见时,也有修起居注的官员在一侧记录,但重点是皇帝的言行,官员不过一笔带过,而且这些内容都是绝密,谁也不能翻看,只有皇帝驾崩,新帝登基,要修先帝实录的时候,才会取出来修订。而参与修实录的臣子也是千挑万选,大部分朝臣都无缘得见。

所以以前就算知道自己的言行会被记录,但一贯如此,众人都习惯了,也不觉有异。如今吵完一场就立刻把记录送到面前,实在是让他们往后说话不得不多多斟酌。

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这么一场朝议下来,能记住的往往也是重点。可一旦所有对话都落于纸面,就能反复翻阅,从中寻找某些蛛丝马迹。

也就是说,翻旧账更方便了。

当下,所有人都从中感受到了一点异样,却又很难具体形容出来。只有顾铮敏锐地意识到,贺卿对官场潜移默化的变动,也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这种会议记录目前只出现在咨平殿,但将来必然会推而广之,让整个大楚所有官府竞相效仿。而有了记录,谁在做事,谁则在混日子,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也能紧一紧上下官员的皮子。

而这些变化,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抗拒。也足以说明贺卿在政治上的手段愈发纯熟。

……

赶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京畿一带的抢收工作顺利完成。之后,便是振奋人心的数据统计了。皇庄有历年土地产量的记录,只要将今年的产量与之对比,便能得出结论:施用了磷肥之后,今年皇庄的产量,与往年相比,提升了一到两成,具体则因种子及土地质量不同而不同。

要知道,朝廷岁入最主要的来源——农业税也不过只征收十分之一罢了。也就是说,多出来的产量,足可以再供给一个朝廷。

无论这些粮食是藏之于民还是上缴国库,都必然能更有余裕。

这几天,贺卿受到的奏折,大都是颂圣的内容。只要听闻此事的官员没有不上书凑热闹的,最后她不得不下旨禁止,这才有所缓解。除此之外,消息灵通的各地官府,也都上了折子,要求尽快将磷肥推广到自己所属的州县,造福于民。

尤其是京畿一带,他们是亲眼看到皇庄的收成如何的,实在是不能不心动。

然而现在,却有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那就是朝廷还没有探测到富裕的磷矿,目前发现的这些,用来在皇庄做实验是够了,但于推广普及则是杯水车薪。

发现并开采磷矿,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于是这一日,贺卿召见顾铮时,少见地没有让秘书监的人随侍,而是两人在殿内密谈。

从制定“五年计划”开始,顾铮就已经在准备此事。所以贺卿此次召见他,便是要问问事情进展如何。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