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不想死(206)

顾铮其实很冤。

在贺卿出现之前,他本人就已经对格物致知、自然天理之类很有兴趣了,也曾下功夫钻研过。可惜这些东西,并不为主流所喜,往往斥之为不务正业。可是他那时候还有几分傲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信心满满,总想拿出去给人看看。不能用顾铮这个名字,自然免不了化名。

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习惯。

算学虽然也为主流所认可,但同样被视为杂科末流,并不受重视。而顾铮写这本书,本身也是为了系统地总结一下自身所学,并不是为了扬名,因而同样用了化名。毕竟他当时已经在朝为官,而且名重天下。

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但其实也不少,至少政事堂里这一般老狐狸人人都知情。

他怎么会想到,贺卿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就这么把这马甲给揭了呢?

短暂的惊讶过后,贺卿也接受了这个设定,然后便不免为难起来。她本来以为,这是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无论是以朝廷的名义还是自己私人的名义招揽他,让他去做贺端的助手,都应该不是难事。

但既然是顾铮,这打算自然就落空了。

身为政事堂的宰执,顾铮日理万机,忙碌的都是国家大事。虽然研发工作也很重要,但实在难以与之相比。毕竟天下安定乃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见贺卿陷入沉默,顾铮只得再问,“不知殿下寻……朱世杰,有何事?”

“皇家科学院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我本是从青城郡王那里听说了这个名字,爱才心切,想将之招揽过来,谁知竟闹了这么大的乌龙。”贺卿想了想,这样回答,又问,“不知诸卿是否还有其他的人才可以举荐?皇家科学院求贤若渴,待遇丰厚,到了这里也可以潜心研究,不会亏待了他们。”

众人也不觉得意外,因为德王这段时间的动作他们都看在眼里。对宗室而言,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德王自然也卯足了劲儿,求到贺卿头上并不奇怪。

贺卿既然问了,他们便也纷纷举荐了几人。人的精力有限,像顾铮这样的全才少之又少。所以那些在杂科上有造诣的士子,大多在经义策论上略薄弱一些,想要从进士出身十分困难,如今有另一条路,自然是好事。

这不是什么大事,众人很快将之抛在脑后,开始商议正事。

眼下朝中最紧要的事,一来是春耕,二来便是江南那边出海的事。春耕的事简单,都有旧例在,一切照旧便是。倒是另一件事颇有争议。

天气暖和起来,海上的风向变化,便可以着手准备出海事宜了。江南那边递了折子上来,询问今年出海之事究竟如何安排。如今海上航行靠的都是风帆动力,因此受天气限制比较大。视距离远近而定,一年也不过能往来那么一两回。

而在顾铮整顿过后,挑明了这件事,江南那些大商户们不敢在这个时候偷偷下海,自然只能跟着朝廷走。

若是朝廷今年不出海,他们也就只能跟着歇了。这样一来,自然就要损失大笔收益。再说,那些异邦的船只不远万里前来,交易的主要对象就是大楚商人,若是贸然中断,或许会有别的变故。

因此过了年那边就上过几道奏折,催促朝廷。而在顾铮的主持下,朝廷分别在几个沿海城市设立了海关衙门,由江南市舶司总管。以后出海将只能从这里走,另外也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比例的赋税。

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这份奏折,就是市舶司送上来的。新的水师才成立了没几个月,目前连船只都还没有配备,新招收的士兵们也没有出海的经验。所以市舶司提议,是否今年仍然照旧,让商户们自己开船出海,等明年水师这边上了轨道,再到海面上巡航,护卫商船。

对于这件事,朝中也是两种说法。

一部分人赞同市舶司的提议,认为事缓则圆,没有必要这么仓促地让水师出航,免得出现意外。毕竟海面上出没的,除了商船之外,还有真正的海盗、倭寇。不是他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如果正面对上,大楚的水师未必能赢。到时候反而损伤朝廷颜面,不如徐徐图之。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既然要开海,大楚的水师就必然要对海面有掌控力。商船都能走,水师为什么不能走?既然早晚都要出海,倒不如提前去适应一下。再多的训练都没有意义,只有实战才能提升水师的战斗力。真遇上了海盗,在战场上淘汰掉不适合的那部分,留下的就是有经验的老兵了。

双方各有道理,争执不下,最后只能交给贺卿来决断。

“顾先生对江南最为熟悉,刚才也一直没有发话,是否对此事另有看法?”贺卿询问道。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