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君入梦(121)
带着些许紧张的心情,我迈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内,蒋教授正低头翻看着资料,认真且又专注。
印象中,他有一种不同于其他教授的气质,儒雅且超然于世外,这与他常年专注研究古代典籍有很大的关系。
蒋教授,是我国八九十年代杰出的考古专业毕业生。
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年代,他凭借着自身的能力,本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他为了陕西考古事业的发展,还是留在了母校任教。从青丝到华发,他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考古专业的学生。
此刻的蒋教授看到我来到他的办公室,便将手头的资料暂且放在一边。极为亲和的对我说:“知夏,你来啦。别干站着了,老师这有刚泡好的大红袍,你也来喝一杯吧,顺便也陪老师说说话。咱们师徒俩也好久没见了。”
于是,我拿着蒋教授给的茶杯,和蒋教授一起坐在茶几旁,准备聊会天。
教授十分关切的对我说:“知夏,老师很担心你呀。”
我十分的惭愧,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蒋教授继续说:“知夏,我知道秦始皇陵这个项目本身就有着很大的难度。但是你要知道既然从事了这一行,就应该坚守初心,不断的钻研。每位考古工作者,都会有一个无比艰辛的时刻。我也是一样的,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曾遇到过同样的困境。”
“那时候我刚从学校毕业,准备找实习单位。根据学校的安排,我进入了西安考古研究所。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由于考古工作人员的稀缺,使得研究所的工作量显得有些繁重。自然我们这些来参加实习的同学,便马上成为了这些考古工作人员的助手。”
“我参加的第一个项目便是陕西扶风法门寺项目。众所周知,法门寺地宫的发现震惊了全国,然而在此之前,法门寺由于霪雨等原因在1981年8月倒塌。为了重建法门寺塔,西安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2月28日至1987年11月30日对塔基进行了第一次抢救性发掘。”
“我很幸运,在我实习的时候,正好参加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作为考古专业的学生,我当然是相当兴奋的。不过在现场参与发掘的时候,我就发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相当的浅薄的。只会纸上谈兵的我,在现场能做的相当少,越想帮忙越发现越帮越忙。”
“这个项目完成以后,我的内心仍旧是相当的迷茫。甚至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考古这个行业,一度想要放弃。不过那时候我的导师和我说过,无论我经历了什么,都不能忘记当初选择考古专业的初心。他也充分肯定了我的专业能力。”
“因为他的话,我坚定了自己的初心。毕业以后,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以后,我也顺利的成为了考古专业的教师。可以一边参与考古项目的研究,一边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
“老师希望你能像老师当初一样努力。老师从你上学时候的优秀表现就知道你是我杰出的弟子。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一定能够发掘出更多著名的古代遗址,为中国的文博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听完蒋教授的一番话,我惭愧不已。放下茶杯,拉着教授的手,对他说:“教授,您放心,我再也不会用这样消极的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了。”
教授微微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好了,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对了,老师这里有一些珍藏的古代典籍。”
“看你现在这个状态,你需要反复看看这些书。这些书可以帮助你调整杂乱的思绪。”
“你呢就把这些典籍拿回去好好研读,对你现在的工作肯定有很大帮助。等看完了,记得给老师写一写自己的感谢与心得。老师知道你的文笔好,你的心得正好也可以拿给你的学妹们看看,让他们也学习学习。”
此时,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哦,聊了这么一会儿,居然已经是晚上五点了。你呢别傻坐在我这了,快趁着时间还早,赶紧回去看看这些典籍。”
“好的教授,我一定会努力的!”于是我给蒋教授鞠了一躬以后,便离开了学校。带着这些沉甸甸的古籍,我满怀希望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有句话说的很对,考古研究的道路上,只有不断的探寻,才能够给现今的人们重新找回关于祖先的记忆,找回那个时代的印记。
我为我是蒋教授的学生而骄傲,我也为自己是一名考古工作者而自豪。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多亏了蒋教授的一番话,我才能稍稍从那个遥远的梦中,找回曾经为了考古事业而不断奋斗的我。我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通过这一年的休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为今后参加的考古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