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就自失地一笑,“是,她现在是不会指望你二婶了!”
不过,二太太倒未必不会指望四姨娘。
七娘子也读懂了大太太的未尽之言。
她却没有接话,只是起身告辞。“五姐还在月来馆等着……”
“快去快去。”大太太才回过神来,“能把三娘子说出去也好,免得一天拖一天,你五姐展眼都要十三岁了,还没有说婆家。”
又暧昧地冲七娘子一笑,“三娘子不能说给李家,也好!将来啊,你喜欢哪一家,娘都由得你!”
七娘子懵懵懂懂,面露不解。
大太太却是再不肯往下说,只是催七娘子,“快去月来馆玩耍吧,也累了大半日了,很该松散松散。”
七娘子也只好进了月来馆,跟五娘子、六娘子一道说话,一道占花名。
吃过午饭,她才回了西偏院。
就吩咐立夏,“去看看你那个小满表妹。顺道给四姨娘传话,就说我已经向太太递过话了,太太也点了头……她答应我的事,也该着手办起来了。”
立夏就默默地点了点头,转身就出了院子,进了百芳园。
93 添花
过了几天,大老爷果然就对大太太提起了和张家结亲的事。
“我思来想去,倒觉得这是门不错的亲事。”大老爷面带沉吟,“虽说我们家现在有官司在身,不大方便和张兄提这码子事,但张家家境殷实,又和朝中的争斗无关,在关陇根基深厚,三娘子嫁过去,总也是为我们添了一门稳固的外援。”
如果以这个思路来衡量,三娘子嫁到张家,倒是比之前说过的李家、王家都好得多。
大太太也觉得这门亲事,从哪里说来都是上好的。
又能给杨家带来看得见的实惠,为九哥将来添上一笔助力。
张先生的几个学生现在也都在朝中做官,再有多年来往来的文友,都是人脉。
张家的大奶奶又是那样不饶人的性子……听说她出身不算太好,陪嫁拢共也就是三千多两银子。
大太太就算再小气,也都至少会给三娘子准备两万两银子的陪嫁吧。
大太太就笑,“好,既然老爷都说行了,那我明儿就托李太太上门问问张太太的意思。——不过,咱们家现在还犯着官司。张家倒未必知道内里,现下托人去问,是不是有点不讲究?”
大老爷微微一笑,“也因此,唯亭先生到底是真心与我们家来往,还是只存心借我们家的势,那是一句话就能问出来的。”
大太太恍然大悟。
心情又好,就奉承,“还是老爷思虑得周详。”
大老爷捻须不语,只是笑。
屋内的气氛一片和睦。
大太太转天就请了李太太来说话。
“想着把三娘子说进张家……”就一长一短地和李太太说起了结亲的事。
李太太有些讶异,却也高兴,“好,好,这两家要是结成了亲家,以后就更亲密了!”
又埋怨大太太,“您这是偏心呢,还是看不上我们家十一郎?这七娘子的事都说了几年了也没个回音,却又主动向张家提起了三娘子的事!”
大太太就有些微微的尴尬,“这也得先说了姐姐,再来说妹妹不是?”
世家大族,说亲有严格的先后之分,不少子女就因为兄姐婚事不顺被耽搁了的。
五娘子今年也十三岁了,二娘子十三岁的时候,定国侯孙家都上门来说亲了。
李太太眼神一闪,“您这就是偏心!”半开玩笑地嗔怪大太太,“一早就知道您喜欢七娘子,想必是觉得我们家十一郎老实木讷,配不上七娘子吧!”
大太太不由语塞,正要开言缓颊,李太太就又笑着自己解围,“也是,看七娘子的容貌,看她的行事,连我都爱,何况您了?只是姐姐,以咱们两家的交情,您这些如花似玉的女儿,是一定要匀给我们李家一个的!七娘子舍不得,六娘子,您总舍得了吧?”
“这……”大太太倒有些恼怒起来。
李太太这做得也有些太过露了吧?
“六娘子我也舍不得呢!”她就笑着和李太太打起了太极,“你要这样说,我还真是一个都舍不得了!要不,就把四娘子领回家去吧!”
李太太脸上的笑容顿时一僵。
偏房庶女不说,又不得嫡母的喜欢,个性阴沉,还破了相了……
“嗐,说到这四娘子,我也真是为您发愁。”她笑若春风,一下就转了话题,“三娘子要能嫁到张家,怎么说也算是有了结果,可四娘子脸上不好……要在这名流仕宦家找女婿,还真有些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