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娘一听她话里有些松动的意思,便道:“慢慢寻着,说不准就能寻个好的来,横竖也不急在一时。”
娘俩这话撂下,还没隔夜呢,至这日落晚掌灯时分,忽前头看门的老汉来报,说有个亲戚来投,言道是高老头的个远方的侄儿,孟州人士,因家里开春闹了春瘟,家里人口死了个干净,没法儿才投来高青县。
郑桂儿一听,以为来争家产的,登时柳眉倒竖骂道:“你这老狗才越发不知事,他说是亲戚就是亲戚吗,如何就信了他,不定是哪里来的野汉子,听说你家老爷死了,丢下我一个年轻寡妇守着家产,起了坏心,来这里行骗谋家产来了。”
那看门的老汉本是高家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人老实,心眼更直,便道:“旧年他跟着他爹娘曾来走动过一两次,虽如今瘦了些,老奴倒也瞧得出几分模样来。”
郑桂儿一听他如此实心,不禁更气,叉着腰骂道:“你老眼昏花的老混账,看的清甚模样儿,我怎从未听你老爷提过还有什么亲戚,莫不是你与那贼人私下串通了,来谋主人家的财物不成。”
那老汉被她一通恶言说的老脸涨红,一句话都说不出,郑桂儿的娘见了,暗里扯了扯她女儿,这老汉虽只是个看门的,高老头咽气前,倒特特嘱咐了要善待与他,既他如此嘱咐了,若把这老汉赶出去,也怕得个报应,好在他不过是个看门的,倒也不曾惹什么事,今儿原也不是他的错。
那婆子便顺口问了一句:“你家老爷这个侄儿多大年纪了?”
那老汉半天才憋出一句道:“算着该二十三四了,底细的倒记不得了。”
婆子听了,眼睛一亮,忽的生出个念头来,便道:“既是亲戚,不好慢待,你去让他进来。”
那老汉这才转身出去唤人,她女儿埋怨道:“娘怎让他进来?八百年不见走动的亲戚,又是家里闹春瘟出来的,不是穷的连口饭都吃不上,如何大老远来投亲?”
她娘低声道:“我是听见说他的年纪动了心,你没听见说,家里死光了人口,就剩下他独一个逃出来,前头娘与你说的怎忘了,一会儿唤他进来,好好端详端详,若果真不差,招他进来岂不便宜,也省得高老头旁的亲戚来闹着要分家产,你一个年轻寡妇,又没个子嗣傍身,与那些人啰嗦什么,日子长了,也不是事儿,若哪个豁出去,递了状子告上衙门要高家家产,岂不成了祸事,早早招个汉子进来是正经,况他又是高家亲戚,年纪与你也相配,且瞧瞧他如何再做道理。”
说的郑桂儿也动了意,这郑桂儿生来一个轻浮性儿,偏生嫁了个不中用的老头子,怎能如意,好容易巴望上柴世延,快活了才多少日子柴世延就要丢开手,白日给柴世延抚弄出的燥火,这会儿还没消下去呢,听说那二十三四的汉子,倒勾起了淫,心来,又怕那汉子不和心思。
便道:“我一个年轻寡妇不好见他,娘去招呼他,先让他在前头坐一会儿子,我自去那扇屏风后躲着瞧他,若他真好,就依娘的主意,若不好,直接与我赶将出去。”她娘应了,一时到了前头来。
却说来投亲这个汉子,姓高名平,因在家里排行在三,又称一声三郎,家里原也有些薄产,虽比不得高老头家里有钱使,却也过得富裕日子,不想今年一开春就遭了瘟疫,村子里的人死了一大半,剩下的都逃了出来。
这高平的媳妇儿孩子死了,连老子娘,两个哥哥,嫂子,侄儿,侄女儿,满家里竟没一个活口,倒是他命大,熬过来,葬了爹娘,哪还敢在家里待着等死,思来想去,便想起高青县的亲戚,便把家里不多的银子细软包了个包袱,连夜出了孟州府直往高青县来。
一路餐风露宿且不细说,只说他进了高青县,倒未着急往高家门上去,先寻了个茶棚,吃了碗茶,扯住一个老汉扫听高家。
那老汉听他问起高家,倒上下打量他一遭道:“你是高家什么人?”
这高平倒有些心计,便扯了个谎:“不是他家什么人,是路过这里,听说他家开铺子当东西,银钱有些不凑手,想去当几样东西来。”
那老汉听了才道:“这倒还罢了,他家那当铺的买卖倒是个好营生,只说不得过几日便不姓高了。”
高平忙问:“老丈这话从何说起?”
那老汉道:“你是外乡人,说与你也无妨,我们这高青县,有个头大的阎王,便是东头街当的柴家大爷,爹娘丧了,留下家资千万,手里的铺子营生不知多少,赚得金山银山,任他一个人胡为,谁来拘管他,人生的魁梧端正,又习得一身拳脚功夫,更与那县太爷沾着亲,高青县里谁敢惹他,成日里院中走动嫖粉头不说,最喜勾那些轻浮妇人,偏巧高家老头家里便有一个,高老头一命呜呼,丢下个十七八的寡妇,青春年少,如果守得住,不知怎的跟柴家这位活阎王勾在一处,早睡到一个被窝去了,先头还知避讳避讳,如今大街上就拉扯着去呢,今儿晌午老汉赶车从西街过,正瞧了个满眼,那郑婆子为着拉汉子去,坐在地上使泼撒欢,倒不知她闺女怎就这般缺汉子入捣,真真也不怕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