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报的书,蔡松山大多没听过,但想也知道,应该都是已经很久不曾再版的古籍。
这世间的文人,大多爱书,爱藏书,可惜有时候遇到不肖子孙,或者家里败落了,那些书便会被低价卖出……北京这边,这样的事情尤其多。
“我卖的不是古书,是上海那边运来的新书。”
“可有《英文短文》?”这人又问。
蔡松山有些惊讶,这人刚刚还想问他买古书,现在就要买《英文短文》了?
“这书我倒是没带来……它不是没有《求医》和《留学》卖得好吗?”蔡松山问。
“那是之前,这几天这书已经没处买了!”那戴眼镜的人道。
旁边的人也道:“确实!自从刘先生写了那篇《年过五旬学英文》的文章之后,这书便卖光了!”
蔡松山连忙问起来,这才知道,原来不久前,赫赫有名的刘仪成刘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他学英文的过程——刘老先生,他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英文!
当然了,刘老先生写这么一篇文章,主要是为了阐述一个观点,那就是国人应该多学习,放眼看世界。
这文章写得极好,极打动人,而刘老先生表示,他能在短时间里学会英文,全靠了《英文短文》这书。
这相当于就是给《英文短文》打广告了!这文章在报纸上登出之后,这本一开始卖得并不好的书,突然就火了!
又因为它定价不贵,一本书只要一毛钱,竟是引来北京天津两地的人争相购买,凡是在学英文的,都会买上一本!
这书送来北边的本就不多,现在这么一折腾……大家顿时就没处买了。
“我运来的,倒不是《英文短文》,但里面有写了《英文短文》的作者楼玉宇做主编的杂志,这杂志在上海卖得极好……”
“楼玉宇做主编的杂志?”那戴眼镜的人立刻就道:“快拿来给我瞧瞧!”
第91章 金怀来
蔡松山本就是来卖书的, 现在有人要看他带来的东西,自是忙不迭地将之拿了出来。
他甚至多拿了一些出来——他取出十多本教育月刊, 给在场的人一人发了一本。
对此时用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文章启蒙的读书人来说, 教育月刊的内容幼稚到了极点。
但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书不是给他们这些博览群书的人看的, 这是给孩子看的。
“这杂志不错!”戴眼镜的年轻人有些惊喜:“我正在教我的夫人认字,可以让她看看!”
“确实不错,这杂志有助于让孩子理解字意句意。”另一人也道。
“这句读用的当真巧妙!”还有人道。
好几个人都看得爱不释手,但也有个三十来岁的男子一巴掌拍在桌上,道:“这些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文章幼稚不说, 还哗众取宠弄出些怪模怪样的句读来,把老祖宗的传下来的东西都丢了!”
“什么怪模怪样, 我看这是再好不过的创新!”戴眼镜的年轻人道:“你若是只知道抱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哪能进步?老祖宗的胯下战马,敌得过的大pào?”
“老祖宗的东西有何不好,若非你们这些人胡乱折腾,这世道也不会这么乱!”
“若没有你们这些老顽固, 这世道定然清明许多!”
最后,双方竟是争执个不停。
书店老板出来的时候,那戴眼镜的年轻人都捋起袖子,一副要跟人打一架的样子了。
要知道, 很多进步认识额,脾气都不怎么样。
“诸位快消消气!”书店老板连忙安抚起众人来。
那跟戴眼镜的年轻人争执的人本就落在下风, 现在有了台阶下,当即道:“今日之事我不计较了,若是再让我碰见你……”
戴眼镜的年轻人又捋起袖子来。
那人忙不迭地跑了。
眼看着他走了,戴眼镜的年轻人看向蔡松山:“你这月刊,我买一本!”
“好!”蔡松山应下了,又道:“先生,我这里还有别的刊物,你要不要也看看?”
戴眼镜的年轻人闻言,又道:“你快些拿出来!”
蔡松山当即拿出几本希望月报来给他。
这年轻人拿着书,就忙不迭地看了起来。
之前他看教育月刊,他还有空叫好,现在看希望月报上的《我在百年后》,却是看得浑然忘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而蔡松山这时候,却是跟书店老板谈起生意来。
这书店很大,便是在上海,也是有分店的。只是跟他们北京的总店相比,上海分店着实有些小。
书店老板一直做买书卖书的生意,见识广博,他将蔡松山带来的书看了看,当即表示他们书店愿意代理这两本杂志在北京天津的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