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姜姬(1662)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第二条的。

《婚律》中明确写出了,女子可立户继产。女子所出之子、女,当继家族之姓氏,传家族之家业。

这就意味着大家不止能选择儿子,还多了一倍的机会可以把一切留给女儿。

为什么不呢?

老子自己的东西,还没死呢,就必须过继别人的儿子,之后把一切都给他?

这让姜姬有点意想不到。她没想到《婚律》的这一条在凤凰台竟然能获得这么大的追捧。

但通过跟白哥的交谈后,她发现了这其实是因为凤凰台的思想更“先进”的缘故。

家族聚居其实是在物资不够丰富的时候,人类用来共同对抗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的办法。这样哪怕自己早早的死了,孩子也会在家族其他人的抚育中长大,传下血脉。

但凤凰台上其实已经发展到了资源足够丰富,开始出现小资产阶级,个人财产开始受到重视的初级阶段了。

和平时期,哪怕只是普通百姓也不会发生自己死了,自己的孩子因为没办法打猎而饿死。只要有钱,有忠心的仆人或妻妾照顾,孩子平安长大不成问题。

也就是说,除非发生战争,凤凰台被大军围攻,或天降大灾,家族中的一些规定就让人觉得不太舒服,想要替自己争取更多的“方便”之处。

这个思想的萌芽让他们迅速抓住《婚律》中有利的地方,开始思考如何应用在自己身上。

不止是成了亲的人在思考这个,哪怕是没成亲的,或是成了亲有儿子的,都想从《婚律》中得到好处。

为什么不呢?

能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宽松一点,为什么不去争取呢?

比起世家还要开文会来讨论这件事,百姓们接受起来就简单多了。

很快就有女子去立户。多数是有子的寡妇或家中祖母等长辈,已经做了祖母的长辈立户,更多的是为了将已经分散出去的后代们重新聚集在一起,重新变成一个家族生活在一起,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度过目前的难关。

何况立女户还能发粮,还能减人头税,就为了那每月一斗粮,都值得去立一个。

百姓们立女户立得太轻松了,完全没有受到任何责难就成了。世家看了不免眼热,纷纷开始效仿。

黄沼最终去考了《民律》、《户律》,他走马上任的头一件事就是替黄家的十七个寡妇立女户,把她们从黄家独立了出来。

这些寡妇多数都姓黄,也有嫁到黄家的媳妇。她们年纪大的能当黄沼的奶奶,年轻的还给黄沼小上几岁。

但无一例外,她们都没有丈夫也没有子女。

以前她们只能依附在黄家过活。生活如何就不说了,反正不足为外人道。

其实说起来,她们都算是有钱人。但因为无夫无子,只能寄人蓠下,低头度日。

黄沼有个堂嫂,就是这样的一个可怜人。

堂嫂与堂兄当年是一双人人称羡的璧人,可惜的是堂兄当年一场风寒就死了。

堂兄死后,堂嫂没有归家再嫁,而是留在黄家替堂兄侍奉双亲。

这样也慢慢过了十年。

现在堂叔与堂婶年纪都大了,他们都发愁等他们走了以后,堂嫂在黄家怎么过?

树大有枯枝,他们都是黄家人,谁都不能保证黄家人人都是好人,不会有人欺负人。高墙深院,什么都不稀奇。

堂嫂的父母也早早去世了,他们两人再走了,堂嫂连个孩子都没有,以后的日子叫人想都不敢想。

说句不客气的,到时有人占便宜把堂嫂的嫁妆搬空了,把她给强了、占了,她一个女人能去哪里喊冤?难道还能跑到黄家外头去?

她就是死在黄家了,也只能死得无声无息,也没人能替她说话。

之前,二老一直想劝说堂嫂再嫁。黄沼都是人选之一,当然这嫁肯定是不能为妻,只能当个偏房侧室。说白了,就是替她找个能庇护她的人。

黄沼和妻子商量之后,两人都答应了,堂嫂不答应。她说她嫁的是黄璧,以后也要埋在黄璧身边,说黄沼不如黄璧,嫁给他太亏了。

黄沼被妻子嘲笑一通后,也歇了怜弱济困的心。

可这毕竟是一件难事,他和妻子都没忘记。现在二老还在,跟他们这一支说到底还是亲的,可等上面的长辈都去了以后,他和妻子就是想接济堂嫂,那也远了。

瓜田李下,他做得太多,反倒不好。

等《婚律》一出来,当然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女子立户,这不就可以解决堂嫂的问题了吗?

有黄家和堂嫂娘家的帮助,助她在城中立足一点都不难!到时大家就当个亲戚互相走动,比一起挤在黄家还方便呢。

多木木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