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姜姬(1344)

但他万万没想到,她的胆子会这么大!

毛昭一来,反倒让他冷静下来了。

“坐。”他把圣旨放回盒子里,看到毛昭怀里抱着跟这一样的盒子,笑道:“你也吓到了?”毛昭点头,叹气:“这可如何是好?”徐公点点圣旨,“驳回去。此乃乱命,如果她再乱来,我就要求面见陛下,亲口问陛下此是何意。”

毛昭一怔,松了口气。他都忘了,虽然他们都猜出了皇帝有问题,但朝阳公主估计以为她一直把他们瞒得好好的。

她是无法让皇帝出来的。

虽然解决了眼下的难题,毛昭还是不安。

“就算这一次没事,以后……”

他们能驳一次,还能永远驳下去?最后的结果不是朝阳公主把他们视为眼中钉,就是他们必须把朝阳公主给彻底的压制下去。

可徐公动手,陶然在背后就会把徐公一举推翻;陶然动手,徐公也不会坐视,一样会除掉陶然;让毛昭自己来,他自认也不是如此舍生忘死之人啊。

“我要不要先去见一见陶公?”毛昭道。

动手前,最好大家先通个气,达成共识,再一起把朝阳公主拉下来,不管是杀了她还是关了她还是夺了她的尊位,都要一起动手才对大家都好。

徐公摇了摇头,说:“陶公未必会信,先等等吧。”

等?等到几时呢?

毛昭稀里糊涂的走了。

徐公在毛昭走后屈指算起来,他喃喃道:“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已经五个月了,再等五个月就行了。”

徐公以为这样就算完了,结果没想到送女入宫的班家,班世朝从朝阳公主那里得知了圣旨之后,自行拟令,没有经过陶然同意就将旨意送出了城。

一个月后,天已经放了晴,路上的积雪也在慢慢移除,凤凰台与各城的交通也开始恢复,此时才被徐公得知班世朝做了这种事。

班世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谒者,竟然如此大胆!

但现在就算把班世朝抓来也没用了。

徐公想了想,让人把这件事传给了陶然。

陶然大怒,命人从班家把班世朝抓了来。

班家连忙向朝阳公主求救,朝阳公主就下令召班世朝说话。

班世朝在陶然手里呢,不在家。朝阳公主的侍从就装模作样的去陶家要人,陶然理所当然的没给。

侍从说:“公要留他也无妨,只是记得,长公主有话要问他。”

这就是对陶然说,你想怎么罚他都没关系,命留下来。

这已经是在讨价还价了。

陶然说:“长公主有何事要问外官?不如写下来,我来问,问后再禀报长公主。”

陶然这话一说,就是不但不放人,还反将朝阳。

侍从皱眉,凭着良心提醒陶然,“陶公,此时何不退一步?”

他们这些在身边侍候的已经发觉朝阳公主与以前不一样了,她现在像是一个找到新玩具的孩子,她对它一无所知。所以,她是不会怕陶然的。

陶然摇头,谢过侍从,道:“此时我不能退。”

他不但不退,等侍从走后就对班世朝用刑,逼着班世朝承认这圣旨他不是从皇帝口中听来的——理所当然啊——他是从朝阳长公主嘴里听来的。

这就是乱命!

皇帝的圣旨,只能由皇帝自己对着臣子下发,怎么能让一个公主说了算呢?

就算皇帝下了圣旨了,但他还没跟公卿大臣们讨论呢,他们还需要商量,怎么可以在没商量好之前就颁布下去了?

第一道,要诸侯王前来,那先通知哪一国?后通知哪一国?各国大王前来时用什么仪仗?能带多少兵马?大梁要用什么仪式来迎接诸侯王?

这难道不要商量?

第二道,只说要祭祀,要人祭,这人祭怎么选?从何处选?什么样的人才能入选?是选品德高尚之人还是以罪人充祭?

第三道,祭祀先帝也可以,但跟大祭相比,何者为先?何者在后?哪边更盛大?祭品都从哪里出?等等,这都需要商量!

没有商量好就把圣旨送下去的班世朝是何居心?为何胆敢行此大事却不经过上官?为何自行其事?

说!是谁指使你的?

班世朝受刑不过,吐露,乃是朝阳公主之意,他其实是无辜的。

本来,他对朝阳公主就没什么忠心,只要把朝阳公主扔出来,他这罪也不致死。

他说出朝阳公主之后,陶然就不杀他了,也不放他,就这么关了起来。

所谓的“乱命”在大雪之中本来没走几座城,但陶然只顾着审问“罪首”,没想到要去追回乱命,这道乱命就得以流传出去,越传越远。

徐家别院中,有人正在生孩子。

多木木多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