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清和(484)



良久的沉默之后,大食商船转动风帆,向南驶去。

商船的目的地是安南,红发的男人向船长提出,希望能在明朝登陆。

“你确定?”

“是的。”

“好把。但我承诺的是带你到东方来,一旦到了陆地,你付的价钱,不足以让我派船员保护你的安全。”

“我明白。”

红发男人感谢了船长,坚持要提前下船。

船长点点头,没再多说。

他已经尽到了提醒的义务,这个人是生是死,就和他无关了。

郑和的船队没有发现这艘商船,在开往日本的途中,又遇到了几艘倭船,能抓就抓,抓不住就送进海里喂鱼。

随着距离日本越来越近,这支庞大船队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源氏耳中。

此时,日本刚结束南北朝,实现统一不久,掌握政权的是室町幕府,统治者是足利义满,即史书上记载的征夷大将军源道义。

建文年间,源道义曾下令严禁边民寇掠明朝,虽说效果不大,却得建文帝派遣使臣宣谕招抚,获赏金印。

建文帝下台之后,永乐帝登位,倭寇依旧屡有扰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朱棣是谁?

想要皇位直接抢,把北元打得满大漠跑的猛人。

惹到了他,甭管是谁,都必须付出代价。

于是,郑和和王景弘带着威胁意味十足的诏书出发,一路杀到了日本。

源道义有些慌神,据得到的可靠情报,明朝船队近两百之数,有巨舰大炮,船身之巨,仿佛山岳,发炮之声,似海啸地动,威势非寻常战船可敌。

船上成员,多为着袢袄皮甲的军士,动辄以“神器”扬声海上,赫赫然,有万军不挡之势。

明朝的使者,源道义见过,明朝的战船,他也见过。

但是,那都是怀带着“友好”的目的前来访问。而郑和带领的这支船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和友好不沾边。

说他们是来攻打日本,发动战争,还更可信些。

万分心焦也想不出办法,源道义干脆召集手下,共商对策。

人来了,却各个愁眉苦脸,门一关,集体沉默。

很显然,对于明朝船队的来意,大家都不看好。

万一真要打起来,该如何应对?或者说,该往哪个方向跑?

有人提出,先派使者前去试探。

立刻被反驳,试探不出,更加惹恼对方该怎么办?万一被当贼寇解决掉,还能以正义的名义报仇吗?!

双方争执不下,源道义头疼,手下也是一样。

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先派人到港口等着,万一明朝真是派军队前来攻打,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打不打得赢?

总之,先看情况再说。

日本人惶惶不能安,正为打仗和跑路做两手准备。

郑和的船队已渐渐靠近下关,巨大的黑影出现在海面上,像是一头头巨兽,张开了大口。

这次下东洋之行,终于抵达第一站,饱受晕船折磨的郑和同王景弘,终于能缓口气了。

于此同时,孟清和在大宁的办学计划也初见成效。

大宁城西,新建的儒学正式开始授课。

两层的建筑,门前立着兴宁伯亲定,经天子审批的学规。

最先一条,入学的学子,不分贫富,民族,无论边民还是归附部族,全部一视同仁。

入学之后,统一发蓝色布衫,戴四方平定巾。入冬发棉袄,棉帽。

鞑靼和女真入学者,先随训导学习汉文,评定通过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儒学中设有武训,有武师教授骑马射箭。不要求人人习成文武全才,至少不能是手无缚鸡之力文弱酸丁。

学中每月两次考核,文武皆优者,奖宝钞两锭,单项优异者,奖宝钞一锭。

这种考核方式,倒和了鞑靼和女真学子的胃口。比之乎者也,基本都要倒数,论拳脚功夫,马上作战,十次里,有五六次能拔出得头筹。

曾有御史弹劾大宁儒学违圣人之道。

永乐帝下旨询问,孟清和立刻送上早已写好的奏疏。内中所奏,再次瘙到了朱棣的痒处,再有御史上言,一律驳回。

理由很简单,圣人言,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君子六艺,古已有之。大宁儒学所为,不过因材施教,何言有违圣人之道路?且北疆边塞苦寒,时有寇边之祸,学中士子习武,临到危急时,亦能保家卫国。

“兴宁伯即是以士从军,靖难立有大功!众卿不必多言,且观今后便是。”
上一篇:汉侯 下一篇:今朝有喜

来自远方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