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匈奴叩边,雁门太守战死,朝廷一直没有新的任命,郡内暂由都尉掌管。
秦汉时,都尉专管军事戍防,亦可暂行太守职责。曾有过郡内不设太守,以都尉代太守职责的例子。然而雁门郡地处边陲,是汉朝防北的要塞,不可能不设太守,常年以都尉代行其责。
在此之前,朝中并非没有举荐,只是景帝始终没有点头。直到圣旨发下,群臣才恍然大悟,原来天子心中早有人选,只是出于某种因由,迟迟没有宣于朝中。
临江王夺国戍边,郅都出任雁门太守的旨意同日发下,去的又是一处,难免会让人多想。但想归想,聪明人都明白,有些事必须压在心里,绝不能轻易出口。不然的话,距离真相越近,灾祸就来得越快,自己也会死得越早。
长安落下大雨,边郡天气骤寒,已有降雪的征兆。
由于收割及时,纵然有雨水,今岁的收成也没有受到影响。
至九月底,边民驾着大车往官寺交粮,空荡荡的谷仓逐渐堆满。粟米堆叠在一起,仓官早晚都要清点巡视,更会在谷仓四面仔细搜寻,发现老鼠立即扑杀,鼠洞尽数堵死。
换做秦时,谷仓内的鼠洞多到一定数量,仓官都要遭到处罚。刘邦建汉之后,废除不少严刑峻法,文景两朝又大举废除肉刑,看管谷仓的官吏不需要再因多出几个老鼠洞而受到鞭笞,但入仓的粮食减少仍会丢掉官职,再不被官寺任用。
临到交税的月份,看守谷仓的官吏都是绷紧神经,防火防鼠防盗。甭管是谁,只要敢打谷仓的主意,绝对是吃不了兜着走。
量谷的工具由长安统一发放,由少吏专门看管,基本不会出现“大斗”“小斗”的情况。
“踢斗”更是想都别想。万一遇上“材质过硬”的量具,脚趾头踹断算轻的,被人举发,百分百会丢掉差事,所行之事宣于乡里,全家上下都会抬不起头来。
一场清雪过后,赵嘉和虎伯清点出要送往官寺的税粮,用麻袋装好,一袋袋送上大车。
为省去麻烦,众人商定,选在同一日往官寺交粮。
往年里,组织交税的该是啬夫。无奈之前匈奴南下,啬夫和游徼受召上城头,其后随军出战,同匈奴力战而死,新任的啬夫不能服众,说话办事也欠缺章程,乡中之人反倒更乐于听赵嘉之言。
就如此时,大车从畜场中行出,沿途不断有马车加入。皆为附近村寨里聚之人,闻听赵嘉今日往官寺,都是赶着大车追来,想要结伴而行。
车队不断拉长,待到沙陵县官寺,大车已经增到六十多辆,长龙状排开,马嘶人喧,景象蔚为壮观。
赵嘉叫停车队,先一步上前,向负责收粮的长吏递出木牌。
收取税粮是大事,县中两名长吏都应在场。无奈上一任县尉战死,县令受了重伤,县中的少吏少去九成,县丞不得不带着还能动的加班加点,一人干三四个人的活,数月下来,全都累得形销骨立,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好不容易有了新县尉,少吏也有了补员,魏太守又决意练兵,魏悦连番率骑兵出塞,郡内的县尉都被调往军中充任军侯,县丞没宽松几日,被迫又开始加班狂的日子。
所谓意志都是磨练出来的。
在县丞的带动下,沙陵县官寺上下掀起加班风潮,即便是刚能从榻上爬起来的县令也不例外。
这样高的工作效率,自然不会被郡中大佬忽略。赵嘉送粮当日,县丞刚刚接到郡中调令,获悉县中的少吏要被调往云中城,一口气没上来,险些当场晕过去。
赵嘉递上木牌时,县丞刚灌下一碗热汤,勉强顺了顺气。认出眼前少年,获悉其田亩出产,绷紧的脸上难得有了一丝笑容。
“亩产皆过两石?”
见县丞表情放缓,赵嘉点点头,将使用的增产方法简单说明,还将制出谷车等农具的匠人唤到近前。
工匠是贱籍不假,但能得官寺录名奖赏、发给差事的又是截然不同。
献出谷车时,赵嘉也曾将匠人带去太守府。虽然没能得魏尚召见,在主簿面前却是留了印象。如今再将其带到县丞跟前,有赵嘉做保,只要不出意外,几名匠人都能有个不错的前程。
两人说话时,车上的粟被陆续卸下,倒进量具。
官寺不收湿谷,在交粮之前,谷子全都要晾晒脱粒。称量时还要经过检查,确认无误才会送入谷仓。
“今岁确是丰年。”谷子送入仓库,县丞头顶的阴云散去不少。看到指挥众人、行事有条不紊的赵嘉,思及官寺中正缺人手,不由得心头一动。
“赵郎君……”
县丞正准备开口,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待到近前,骑士猛然一拉缰绳,大声道:“赵郎君可在?太守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