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314)
写完了,便直接起身去了中书令办公的正堂,打算交予那边的小吏,然后自己回廨舍歇一歇,再等个一个时辰也就散值回家了。
结果这次,恰巧赶着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都在。
房玄龄直接召他入内,还有些惊讶:“就写完了?这才五天吧?”
周自衡:……失策!早知道应该做得再慢一点。
杜如晦好奇的问:“何事?”
房玄龄将事情缘由告诉他,杜如晦将周自衡上下打量了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贪快可不是什么好的习惯,很容易让你遗漏掉许多重要的细节。”
周自衡却不打算在这个时候自谦,他只是笑道:“还请杜尚书指正。”
言下之意,您先看,看了再说好不好。
杜如晦当然听懂了。不过他性情开明,并未生气,反倒觉得眼前这年轻人颇有些意思——年轻人嘛,没点性格,却也太无趣了。
他转身看向房玄龄,刚想把这折子要过来先看看,却发现自己的这位同僚兼老友正看得聚精会神。
杜如晦微微挑起了眉。
半晌,房玄龄才将这折子放下,看向周自衡的眼神中闪着奇异的光:“这些都是你这几天做完的?文章也是你自己写的?”
周自衡喊冤:“卑职可不敢违反中书省的规定,这些公文一封也没有带到外面去过,也没有泄露给任何人。”
房玄龄抚须,看着他,眼睛里露出笑意:“杜尚书,你也看看。”
他将折子递给杜如晦。
杜如晦接过来翻开一看。他曾经见过这位周补阙的折子,那时候他还只是润州屯的录事,但那几封折子足以让他对其印象深刻。他这封,也承袭了之前那些的风格,行文流畅,逻辑清楚。
他虽未参与和户部的询议,但作为兵部尚书,兵部的询议是什么样子杜如晦心里当然清楚。很多官员尤其是底层的老吏们,说着说着往往就变成了抱怨,要从这些海量的内容里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本来就是件困难的事情。
但周自衡不仅提取出来了,而且一二三四五六排列得非常的清晰明了,让人一望即知。
杜如晦指着折子上的内容问他:“这优先级作何理解?”
周自衡:“是按照卑职的理解,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越严重,越需要被优先解决。卑职斗胆,自己给排了一下,权作参考。”
这是后世董助们的必修功课。
杜如晦颔首,按照周自衡给出的优先级依次往下看,越看越觉得满意:是了,不仅能归纳,而且还能总结,甚至还能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方案并且看上去言之有物……
也难怪房相公非要把他给要到中书省来,他都有点惋惜自己为什么没有抢先下手了!
房玄龄将折子放一边,含笑对他道:“去整理一下仪容,待会儿随我去显德殿。”
周自衡一愣:“显德殿?要去见陛下吗?”
杜如晦哈哈笑道:“拾遗补阙,你身为右补阙,本来就是要常在御前行走,供奉讽谏才是。”
虽然是七品芝麻官,但却是可以和皇帝论短长的!
周自衡了悟,随即告退了。
待他走后,房玄龄笑问杜如晦:“如何?”
“的确是少年英才啊!”杜如晦感叹道,看了看手中的折子,忍不住又说了一句,“就是……文采差了些,通篇白话,毫无引经据典之美。”
房玄龄欣然同意,对此大为惋惜。
写文章怎么能没有典故呢?
不过,他也还是说了一句公道话:“不过,虽无文采,作为公文来说却更简洁易懂,也足够了。”
东宫显德殿内,昂首而立的仙鹤香炉中正有一缕青烟袅袅的向上升起,深沉又醒脑的檀香让走进来的人闻到后精神为之一振,似乎心情也舒缓了不少。
自从李世民登基后,东宫的一切规制便也按照了皇帝的来。前面的显德殿成为了君臣议事之地,而从崇教门之后,便是后宫内苑,丽正殿成为了帝后同寝的居所。
此时,萧瑀、封德彝、长孙无忌、魏徵、王珪等一众重臣都在,他们显然在讨论什么。房玄龄和杜如晦带着周自衡来晚了,李世民指了指下方的座位:
“赐座,正好来一起听一听。”
周自衡第一次参加各种场合,眼观鼻鼻观心,将谨慎放到了极致,只有耳朵,机敏的留意着殿中众人的讨论。
一开始听上去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一件完全不值得拿到朝堂上来讨论的事情。
门下省魏徵向陛下说了一个案子。
江南越州之地,有一个叫做秦鸾之人,家中贫苦,而且母亲生了重病,久卧在床。前不久,秦母的病情加重,眼看着就要离开人世了。她对儿子说,自己临死前也没有什么别的心愿,只是想尝一尝肉是什么样的滋味,想吃一顿饱饭。
秦家家徒四壁,别说拿出买肉的钱,就连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侈。
秦鸾是孝顺之人,他为了满足母亲临死前的愿望,便铤而走险,去县里的肉铺子里偷了一条羊腿,又偷了店家的米,回来给母亲做了一顿饱饭,有肉有白米饭。秦母吃了之后,终于了无遗憾的离开了。
但是,衙役和肉铺老板最后查到了秦鸾的身上,便来秦家寻他。因为正在给母亲办白事,秦鸾恳求待丧礼办完之后再跟着他们走。但衙役与肉铺老板言语无礼,最后秦鸾怒从心中来,抡起锄头,与他们发生了打斗。过程中,几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而秦鸾则被追拿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