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救我,爹爹救我!+番外(316)
只是后悔也没用,事已至此,只得忙紧地安排三郎出行所带物资,翻箱倒柜拾掇衣物。
宋景辰听说他爹同大哥都要去赈灾,闹着也要去,说他要了解民间疾苦,不能做那“何不食肉糜”之人,其实他就是想跟着出门。
从小到大他还没有离开过洛京城呢,萧衍宗游山玩水,每到一地便画下当地名胜寄给他,有时还有详细注解,萧衍宗文采斐然,让小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与向往。
眼前锦衣玉食的日子在他眼里都叫“庸俗的苟且”,目所不能及的地方才是“诗与远方”。
宋景辰幻想着自己变做超级英雄,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让受苦受难的中州变为他亲自谱写的“诗与远方”,然后他名扬天下,万民敬仰,青史留名……
娇宠着长大的孩子,对天灾的了解不过是史书上的寥寥几句话,他没有挨过一天饿,更不知道什么叫疼,甚至连一点点委屈都没有受过,他脑子里的人间疾苦同现实中真正的人间疾苦是不相交的。
甚至于小孩脑子里有一种幼稚天真却又残忍的浪漫,他喜欢“一剑霜寒十四州”不理解“一将功成万骨枯。”
他喜欢“挽大厦之将倾”不理解“大厦将倾下的悲凉。”
孩子的天真与现实世界的残忍格格不入。
宋三郎不想让儿子这么小就承受太多不该他背负的东西,自然是坚决不同意。
宋景辰想干什么,谁也拦不住他,他爹不同意,他大不了就想别的办法。
第160章 一只脚踩进漩涡
宋景辰执意要与父亲一同去中州, 其实还因为他自己有小秘密,他认为自己跟普通的小孩不一样。
小孩决定采用迂回战术对付他爹,他爹在前几日的“鸿门宴”上怎么拿捏范盛,他就怎么拿捏他爹。
他也要向皇帝上书!
——等皇帝陛下传下圣旨, 难道爹爹他还敢抗旨不成?
于是夜里, 待到全家人都睡下后, 宋景辰轻手轻脚从榻上爬起来, 披了件外衫,在书案后坐定。
给皇帝上书非是儿戏,须得有理有据, 理由充分才是,沉思片刻, 宋景辰取过笔架上的毛笔,蘸了些许墨汁,先打草稿。
写写停停,不知道时间过去多久, 小孩终于放下手中毛笔, 打着哈欠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揉揉眼睛,重又铺上崭新的宣纸对着草稿认真誊抄起来。
等到全部誊抄完毕, 水钟的浮标已经指向亥时末。
宋景辰收了笔,抖抖肉乎乎的小手腕, 待到纸上墨迹干透, 小心地折叠起来收好,松了口气。
——可累死孩子了。
翌日晌午, 城门外的官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匹快马飞驰而来, 马背上的灰衣军士满脸风霜之色,想是日夜赶路,显得极为疲累。
那人一路纵马急驰至宫门口,高声奏报:“报——中州八百里急奏!”
很快,张公公步履匆忙往皇帝寝宫赶来。
养和殿内,文昭帝才刚刚午休醒来不久,饮过漱口茶,此时正盘坐在罗汉榻上,颇有兴致地查看宋景辰借着交作业夹带的“私货。”
辰哥儿向他请旨,说是要跟随父亲一起去赈灾,理由还挺让他心动。
小孩的意思是他造出的水钟仅在京城大卖就能为中州筹银七八万两,若推行到全大夏,必然能筹集到更多银子。
所以,恳请他下一道圣旨,将造钟权收归朝廷所有,如此他便可在中州建一钟坊,天下水钟皆由中州所造,再运至各地贩卖,如此不仅能为中州酬到银钱——
且,中州的百姓没有地种,还有活儿干,有活儿干也能赚钱填饱肚子养家。
越是看到后面,文昭帝越是对宋景辰小孩欣赏不已,这满朝文武,若论谁的忠心与孝心最纯粹——唯景辰尔。
先是替他操心天下耕牛匮乏之困,现又努力替他解中州灾民之忧,只谈他年纪太小,否则必当重用!
文昭帝捏着宋景辰的奏书正是欣慰不已,张公公快步进来,“陛下,中州送来的急奏。”
闻言文昭帝面色一肃,抬了抬手,“念。”
“是。”张公公躬身,随即展开信函。
“启奏陛下,臣自奉皇命到中州赈灾……是以,现中州实际受灾百姓已超一千两百余万,十室九空、流民遍地、饿殍千里……”
“如今中州已无余粮放赈,朝堂赈济灾粮不过杯水车薪,现有饿死饥民仅登记在册者已超万数,朝廷若无应对,恐生民变。”
“然,不可预估之灾难更在其后,倘中州继续无雨,夏播延误,后果不堪设想……”
张公公念完,小心翼翼地看向文昭帝。
文昭帝脸色难看,沉默良久好,道:“工部尚书秦诚为官清廉却非能臣,现如今中州这烂摊子他收拾不了。”
微顿,他道:“朝廷困难之际,宋文远能主动请旨接下中州这块烫手山芋,光是这份魄力,满朝之中就无人能与之相比,只是如今中州局势远比朕想象中更加糟糕复杂。”
“朕怕他这六品小官镇不住中州的地方官啊。”文昭帝说出自己的担忧。
张公公闻言眼皮子一跳,就听文昭帝继续开口:“替朕拟旨,加封宋文远为中州观察使,赐尚方宝剑,见剑如朕亲临。”
想了想,他又道:“另,再拟旨一道,宋景辰造出的水钟收归朝廷所有,三年之内,只能由中州府来造,仿制者,重罚。”
“有子景辰,年虽幼,忧国忧民,先解耕牛之困,后又造水钟惠泽万民,有此佳儿,实堪嘉奖勉之,封爱民使,赐四品麒麟服,随其父一同中州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