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园逸事+番外(413)
来迎接马文才等人的还有王兰和尼山书院的其他学生,荀巨伯一看到王兰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上司,乐颠颠跑到心上人身边,给她讲战场上的情况,引得王兰的跟p虫王蕙同学惊叫连连,王兰同学美目涟涟,把未婚夫当成英雄一样崇拜。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跟了来,吃了姚黄开的药,梁山伯的病好了,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两人对姚黄感激不已,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于是被姚黄用“实际行动更能表达谢意”的理由抓了壮丁。(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梁祝(十四)
姚黄直接把梁山伯丢给了谢玄,谢玄对梁山伯还有印象,知道其治河理论连叔父都称赞。谢玄任命梁山伯为工部郎中,专管治河这一块。
解决掉北方豪族以及南方的部分世家后,谢玄在姚黄的指点下大肆进行改革。朝廷体制上将三公九卿制改成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对于自己的权利被分薄,谢安没有半点儿不满。他们谢家已经成了最大的掌权者,他又怎会在乎丞相那点儿权利。他已经老了,应该给侄子让路了。老丞相都没有意见,其他人更不敢有异议了,没看到皇上的禁卫军们的武器磨得多光亮吗?被皇帝屠灭满门的世家的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啊!
体制改革后,姚黄又督促谢玄颁布了科考制度,给寒门学士机会入朝廷效力。越来越多有才学的人士进入朝堂,他们多是年轻人,带着朝气。尸位素餐的老头子们全部被谢玄赶出了朝廷,整个朝堂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得政令通达,姚黄提出的许多改革在东晋境内顺利地展开。
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短短三年时间,东晋的经济比之谢玄登基前提高了十倍,匪患已经绝迹,人民安居乐业,整个东晋爆发出巨大的活力。
国家富裕了,军队强壮了。一个重要的议程摆上所有人的面前:北伐,收复晋朝东迁时失去的土地。
晋扬帝四年三月初一,晋扬帝谢玄任命上国柱大将军马文才以及将军刘牢之分别为东军元帅与西军元帅分两路同时攻打前秦与燕国。除与前秦符坚遭遇了一场艰难的战斗外。东路大军一路凯歌,直接打到了慕容氏的大本营邺城。燕国灭亡。
符坚不愧事实一代人杰,历史上他统一了整个北方,只不过现在有了姚黄这个蝴蝶,他的雄心壮志还没有实施,就被打灭了。此时,他刚刚启用王猛,前秦国力刚有起色。但与飞速发展的东晋相比根本不够看。纵然符坚身先士卒,英勇无比,也挡不住东晋大军的铁蹄。马文才带着手下马踏长安,将东晋的旗子插到了城墙之上。接着。马将军继续北进,彻底收服了北方诸国。东晋自此统一。
东晋在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笔墨,谢玄被誉为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手下的名臣中很多都是当初尼山书院的学生,他们一个个的功绩显眼得让所有人仰视。特别是王蓝田、马文才和梁山伯三人。马文才和梁山伯是武将文臣的魁首,王蓝田岁不入朝堂,但他的名气与功绩比起其他两人还要高:以两万人马战胜恒温实物万人马;改革土地制度,提出科举制度为寒门学士开拓了向上的门路,改进工业用具。推广新式农耕方法……尼山书院的这一批学生被史称为“尼山之光”。因为这批学生,尼山书院也出了名,每年前往尼山书院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尼山书院成为学子们心目中的圣地。
桃源村是杭州郊外的一个小山村,村里面的人不多,民风十分淳朴。某天,村里来了一个年轻人,他向正在玩耍的小孩子们问了路,走向村子里面唯一一个外人陶先生的住处。陶先生虽然是外人,但十分受村民们的尊重,一听说年轻人是来找陶先生的,无形中对其也多了两分尊重。
年轻人推开栅栏门,只见院子中一个老者正坐在树下,一边喝着酒,一边眯着眼睛,摇头晃脑地念着:“……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年轻人笑了:“先生好兴致!”
老者睁开眼睛,看到年轻人颇有些惊讶:“是你啊!你不在朝堂上忙碌,找我这个老头子做什么?”
年轻人恭敬地施了一礼,走到老者的对面坐下,道:“朝堂如今走上正轨,我在与不在,作用都不大了。先生,可还记得我的理想?”
老者呵呵地笑:“记忆深刻,怎么?这是来邀请我的?”
“不错,王蓝田诚挚邀请先生与我一同游览天下美丽河山。”
“好,好!”老者放声大笑,“老头子就随你去了。”
翌日一早,老者与年轻人轻装简从地离开桃源村。桃源村外有一条小河,河面上横卧着简陋的石桥。此时,石桥中央停着一匹高头大马,马上一个高大的男子沐浴在晨曦中。
年轻人微微眯了眼睛:“你怎么在这里?”
“我向皇上递了辞呈。你要游历天下,我陪着你!”男子从马上跳下来,几步走到了年轻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