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帝处理完的折子会重新发回门下省。门下省负责审核皇帝的政令、驳政违失。门下省若觉得大不妥,是有权把折子驳回给皇帝的,这里是第二次封驳。
五军都督府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流程,不过那边是军务。而政事堂对军务也有议论权。
另外还有御史台,负责监督的,各边的人都有,最开始是互相监督。
若遇不决大事,或认为折子递送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皇帝能召开朝会商讨;在朝朝臣也可以在三六九的常朝大朝当场上折奏事。
反正说了这么多,解释的只是一件事:那大燕朝的相权和臣权也是不轻的,皇帝并非一言堂,三省宰相们可以各种渠道驳斥皇帝的。
但后来就不大行了,尤其进入神熙朝之后。
中书省的首席长官叫尚书令,等同前朝大宰相,不过这个职位后来被神熙女帝给撤了,换成内阁首辅。
神熙女帝在神熙六年借口奏疏太多政务太繁忙,设武英殿内阁,让门下省按神熙女帝的最初的朝议谕旨,将政务奏疏按种类一分为二,分别送到内阁和政事堂的。
武英殿内阁内,设十六阁臣,同时撤了文仲寅尚书令之衔,他是政事堂的平章政事,同时委他为内阁首辅。有多名平章政事兼任阁臣。
这样看起来门阀好像没吃亏。
但其实不是的。
因为同时进内阁的,还有各衙部新提拔上来的青年阁臣九名,这些都是神熙女帝的亲信。
近年来,在拥有批红反封驳权的司礼监内事堂的配合下,渐渐的,这些青年阁臣在内阁占据了主导的位置。
政事堂倒还在,但相权渐渐已被分去一半了。
楚淳风笑道:“这些年,你这个内阁首辅在武英殿内阁是不是渐渐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至于送到政事堂的政务折子,是不是越来越显少了,并且不如内阁那边的重要?”
神熙女帝对世家门阀的打压和暗削,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只是因为她还在大肆裁杀宗室和太.祖遗臣刺头,对比起来,手段显得温和很多。
但结果都一样,两仪宫和宗室完了,就该轮到门阀了。
楚淳风一针见血:“再这样下去,就该轮到你们的封地了,封地自治啊,女帝陛下的眼中钉肉中刺。被削弱到慢慢彻底消弭,门阀如十六鹰扬府一般轰然倒下,这是必然的事。”
他说:“文家主,文相公!你以为俯首帖耳女帝就会放过你们青州文氏吗?别做梦了,不可能的!”
况且,楚淳风笑笑:“你们文氏真的俯首帖耳了吗?”
文氏一方面想俯首求生,但一方面又下意识动作。
龙江之变的策划,有好些个世家私下出力支持过的,这是楚淳风确切知道的。其中没有文氏,但再往深里挖一挖,影影倬倬还是有过青州文氏松松手的痕迹。
楚淳风认真说:“联络相熟世家,和两仪宫合作吧!不然两仪宫一旦轰然倒下,宗室彻底完了之后,接下来必然轮到你们了!”
神熙女帝清扫国朝,已经差不多到了最后一关,两仪宫和宗室彻底完了,她必会撕下温和的面皮,届时想挣扎都难了!
文仲寅脸色变完又变,闻言不由呵呵冷笑:“皇帝就好了?”
皇家的乌鸦,天下一般黑。
没了神熙女帝,换上皇帝,门阀世家的待遇还是一个样!
文仲寅亲身经历过开国之战,当时渭水之侧,太.祖皇帝还和他父亲歃血为盟呢。结果到了如今这境地,作为一家之主,他心内忿忿焦灼。
可惜俯首帖耳的唯一作用,只是延缓。
神熙女帝的刀俎就像缠丝,一圈圈绕紧他们,已经削无可削快见骨了。
文仲寅非常清醒,只是当下局势并没有文氏等门阀世家奋力一搏的余地,不管神熙女帝还是皇帝,他们只不过徒劳无力挣扎着。
所以文仲寅对掺和两仪宫这趟浑水自寻死路毫无兴趣。
“你走吧,我会马上进宫将此事禀告陛下。”
楚淳风闻言笑了,温文俊美的面庞露出一抹隽秀笑意,终于说到最关键了,“你错了,文家主。”
他俯身,侧头在文仲寅肩上悬空,盯着后者身后地面的水磨大方砖,“或许皇家彼此间,多杀几遍就弱了呢。”
至少,明太子这边,和门阀世家此刻的所求暂时是异曲同工,彼此可以暂时合作的。
门阀最好的展望,就是皇权弱,而门阀大兴掌控大权,执掌牛耳,就像前朝中后期一样。
千百年来,门阀世家就是这么延续不衰的。
端看领头者,有没有能力带领家族挺过一波波的低谷了。
此时,门阀世家正位于新一波至低的低位、危位。
楚淳风直起身,和文仲寅相距一步远。
文仲寅退后一步,他面露震惊,从上而下审视对方,“你不是皇帝的人。”
这又是哪个宗室王的人吗?
想浑水摸鱼,踩着皇帝谋算什么吗?!
楚淳风轻声道:“我既然来找你,我们就有把握。”
楚淳风微笑冲文仲寅点点头,用很肯定的语气:“反正你们门阀现在倒下了,没有以后;挺住了,就还有可能。”
看你们愿不愿意拼一把了?
文仲寅皱眉,久久不语。
楚淳风等了一阵子,对方还是没有下决定,他最后伸手入怀,从暗袋触到早已准备好的一个荷包,荷包的口已经提前解开,他小心捻出一枚龙纹白玉玉佩,递了过去。
文仲寅低头看了一眼,不禁“咦”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