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番外(866)
她语气很随意,好似要去亲戚家串个门。
金承远却不敢轻视她话中分量,正色问:“常娘子要去倭国?”
这是要亲自登门问罪了?
见常岁宁点头,金承远思量一刻,道:“我愿与常娘子同行前往。”
常岁宁转头看向他,他便解释道:“大典尚未择定吉日,可让各处先筹备着,待此事了结之后,再商定日期不迟。”
金承远身边的护卫犹豫了一下,到底没多说什么。
日子其实已经大致定下了,但新王既然想与大盛主帅同往,显然自有用意,延后几日也无不可。
常岁宁从善如流地点头:“好,那今日便动身。”
让金承远一同前往,对两国邦交形象更有助益,东罗想要表示将功折罪之心,她自也没道理拒绝。
且东罗率军同行,也能再替她壮一壮声势,何乐不为呢。
常岁宁率军离开此处之前,耽罗星主也亲自前来拜见,并又送上柑橘百筐,无绝见之狂喜,又以“给常大将军带些回去,养伤的人爱吃酸口”为由,单独昧下两筐。
大军收缴罢倭军的物资,休整补充体力之后,便立即向倭国的方向进发。
去往倭国的路上,常岁宁独自呆在船舱里时,时常翻看伤亡册上的将士姓名。
有些名字,一看到,眼前便会浮现一张清晰的面庞,因为多是在练兵时见到他们,故而在常岁宁的印象中,他们或年少,或正当壮年,但无不目光炯炯,身形笔挺坚定。
这其中,有常家的老兵部曲,有何武虎从五虎山带出来的弟兄,亦有荠菜手下的娘子军,更多的是她不熟悉的,但寻回的尸身上却挂着红绳铜板的兵卒。
她总说【功在诸位,罪责在我】,并非虚伪客套之辞,而是她一直这样认为。
这些士兵在战场上,无条件遵从她的战略部署,她将他们带到战场上,却没能将他们安然无恙地带回去,便是她的过失。
此次七捷,她挫杀倭军近七万之众,而盛军将士伤亡人数,亦有接近八千。
这八千人中,有五千出自她亲手操练出来的那三万水师。余下三千,是江都及沿海各州原本的防御水师。
八千人,相较倭军的七万,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但册子上的每个人名,对常岁宁而言,都沉重无比。
昨日,她偶然听到两名士兵坐在船尾处,叹着气说:【听说太湖水师穿上玄策军的兵服,便能打退四万倭军……你说,若是朝廷肯将京师那三万玄策军增派给咱们,那咱们是不是就不用死这么多兄弟了……】
说到最后,声音低慢下来,似有些自弃。
片刻后,常岁宁出现,告诉他们:【倭军固然惧怕玄策军旧日威名,但若长久对战下来,这些年来并不常涉水战的玄策军,却未必比你们更加出色。】
【玄策军当年,也曾在这片海域上拼命厮杀,以鲜血性命换来这片海域十余年的安定。而今时此战之后,你们将会给这片海域赢来更长久的安定,你们带给倭军的震慑,注定会比玄策军更加长远。】
那两名年少的士兵的眼睛这才被逐渐燃亮。
这并不是假话。
但此中也不乏安慰用意,她不能让她的士兵,在经历了如此大的牺牲之后,却仍觉得自己是无用的。
她身为主帅,必须要告诉他们,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可是,她近日偶尔也会想,若是那三万玄策水师果真能够来江都,她手中的册子,或许要轻上很多。
但是,圣册帝不会同意这么做。
帝王认为京师更需要玄策军的驻守,更何况,在江都的人是她。
一则,那位帝王不敢轻易将玄策军交给她,其次,对方相信她能赢,哪怕会赢得很艰难,但最终能赢即可,代价几何,不在帝王的考量之内。
常岁宁出神间,忽然想到了崔璟,崔璟也相信她能赢,因为知道她赢得艰难,所以便试着让她不那么难。
船舱中静默,片刻后,常岁宁将那些册子放到一只匣子里,认真的合上锁扣。
又一日,前方已接近倭国所在。
巡逻的倭兵惊慌失措,被盛军截下,押到了常岁宁面前。
“让他回去报信。”常岁宁道:“告诉倭国天皇,大盛江都常岁宁,前来讨教。”
第413章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送到倭国明孝天皇面前的,另还有藤原麻吕死不瞑目的首级。
明孝天皇及倭国众官员贵族,无不惊惶。
败讯固然早已传回,但他们此前也并未想到,那常岁宁,竟然会带着盛军,就这样来到了他们的国门之外!
讨教?
这分明是讨命而来!
但战败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东罗又已倒戈大盛……
此前他们为了攻入大盛,几乎集结了全部能够利用的兵力,出兵十余万,却几近全军覆没……
这场从筹备,到战败,为时一年有余的庞大战事,财力物力上的付出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惊人。
但这一切付出,并未能收取丝毫“回报”,反而以一败涂地收场。
此刻,面对来势汹汹的盛军,他们除了赔罪,还有第二种选择吗?
但据说那常岁宁,嗜杀残暴,只恐未必会理会他们的赔罪之举……
无论如何,也已耽搁犹豫不得,战战兢兢的明孝天皇,带着官员与贵族大名,亲自前去迎候常岁宁登岛。
倭军受令放行之下,盛军的船只顺利抵达距离倭国都城,平城京最近的渡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明孝天皇与众大臣,很快见到了那名在他们眼中嗜杀残暴的大盛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