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田喜事+番外(133)
果然钱氏只是从兜里掏出了两串钱,那个不用细数,都知道只有两百文,这就真的是太少了些了,原本还以为他们两人都去了,至少能凑个半两银子,没想到只有这么点。
一屋子的人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又见元香进了屋,元香大概是怕时间不够,一路跑回来的,跑的身上大汗淋漓的,一走进屋子,就从袋子里掏出了一个小荷包,开口:“娘,姥姥不在家,这是在大舅家借的,大舅说最近家里也不宽裕,就只有这半两银子,说是让我跟你说对不住,还说若是真要的话,让我在那里等一阵,他去把我姥姥給寻回来,但是我想着你这边可能凑够了,再说时辰也没剩多少了。”
其实半两银子真是不少了,但是高氏听了却是皱了皱眉头:“啊?你姥姥咋会不在家,她去哪里了啊,你怎么不让大舅去把她給寻回来啊,只有半两银子够做什么啊,我们这还差一两多呢,你这孩子怎么做事不分轻重啊,姥姥不在家,你等等也成啊。”
元香一愣,有些委屈:“娘,我这不是怕赶不上时辰么,人说了只有一个时辰,大舅说我姥姥去舅老爷家了,那……”
第八十六章 装傻
看着二嫂因为自己家里的事情责怪元香,而且元香还拿回了这么多银子,自己两口子却只是凑了那么点,夏顺贵实在内疚,他出声阻止:“好了,二嫂,你别责怪元香了,元香也说的对,这时辰不多了,再等的来也赶不及了,再说有半两银子也不少了,总不能把元香姥姥家的底都給掏过来吧,看看还差多少,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再看看能不能去别的地方借些。”
不用细数,这钱就很容易算出来了,总共还差六百文钱,倒也不算差太多,但也不算少,至少如今夏富贵几兄弟家里都是折腾的见了底,怎么也再凑不出六百文钱了。
钱数清楚之后,一屋子人面面相觑,正当大家为难之际,夏大满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看他的样子走的挺急,他一进来就忙递了个布包給夏云贵,语气中带着几分着急的说到:“老二,这里有一两银子,你们快些拿去給人,不过你们要记住,不要说我給过钱給你们,尤其是不能让你娘知道,这钱是我从家里偷……”
夏大满嘴里的偷字还没说完,手里的布包夏云贵也还没来得及接,就看到余氏怒气冲冲的从门口处走了进来,嘴里还在骂着:“老东西,反了你,竟然敢瞒着我从家里偷钱走。”
看着余氏从门外进了来,夏菲儿心里咯噔一下,喊了声不妙,她知道如果让余氏看到这个钱,今儿这钱怕是怎么都凑不齐了的,很明显屋里所有的人也都是了解余氏的,所有人当时的脸色都变了变。
不过还是钱氏的反应快,一看到余氏的脚跨进屋里,她连忙伸手接过了夏大满手里的钱,很奇怪的是,她没有把钱收起来,也没有递给在数钱的夏云贵,而是转手把钱递给了一旁的夏富贵。还低声说到:“大哥,你先把钱給收起来。”
夏富贵也来不及问为什么,因为余氏已经到门口了,等夏富贵把钱放好,余氏已经走进了屋里,她一走进来,看见夏云贵手里的几个布包,就想伸手去抢,夏云贵皱了下眉头,把几个布包放进自己口袋子。出声说到:“娘。你咋回事。咋一上来就抢钱啊?”
余氏一脸怒气朝着夏云贵眼一瞪:“啥叫抢钱,我是拿回我自己的钱,你爹是不是从家里偷了一两银子出来給你们,我没同意借的。你们快給我交出来啊,不然我今儿就守在这里,你们谁也别想把钱拿出这个屋子。”
一屋子的人听到余氏这样不讲道理的话,眉头都皱了起来,不过大家都知道余氏的性子,没跟她继续吵下去,只有夏大满看着余氏小声说了句:“老婆子,你别在这里闹,家里的钱是我拿了。但不是今儿拿的,我早些天就拿用了的。”
余氏听罢,瞟了夏大满一眼:“哼,老东西,你以为我自己的钱什么时候丢的我都不知道么。我今早出去的时候还数了的,一个子儿都没少,刚我看着你回去的,你这一回去钱就少了,明摆着就是把钱拿这里来了,还想骗我?”
余氏骂完夏大满,又看着屋里的夏顺贵等人说到:“还有,你们几人若是不想看着你爹受罪,就快些給我把钱交出来,不然今儿我不只是让你们交不出钱,而且你们谁都别想走出这个屋子,你爹我是肯定也不会放过的,你们几个做儿子的忍心看着自己的爹受罪么?”
夏菲儿听了余氏这话,心里的气真是没地方撒,这哪里是一个做娘的人说的出口话,怕是和高利贷收账差不多了,不要说余氏是做人娘的,今儿怕就是随意换了个普通人,人都未必会这样说话。
夏顺贵听完,当时就一股血往脑门上冲,他眼神阴冷的看着余氏问到:“娘,你知道今儿这钱我们若是凑不齐,我们家四郎就会被人給带走么,你是打算眼睁睁的要看着我家四郎别人带走吗?”
余氏一愣,被夏顺贵的问题給问的有些心虚,她结结巴巴的开口道:“我,我没这样说。”
一旁的夏云贵看着余氏回答的那般心虚,嘴角起了几丝嘲弄,道:“娘,你没这样说,但是你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娘,你这样做又是何必呢,难道在你心里,除了钱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么?”
“是啊,娘,你的银子放在家里存着也是存着,左右现在也没多大的用处,就算是借給我们用一阵咋了,我又没说不还給你,这样,你把钱借给我们,等我们有了钱,我们第一个把你的银子給还了好么?你这次就当是帮我们四郎一把,这个恩我们会记住的。”夏云贵的话说完,钱氏也跟着说了一句。